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不同辅助通气方式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267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拔管方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深麻醉拔管后不同辅助通气装置的通气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更适合高血压患者的拔管方式及通气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腰椎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N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O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口咽通气道;C组:正常气管拔管。记录拔管前5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入PACU即刻(T5)、入PACU后10min(T6)、离开PACU时(T7)的有创动脉血压(A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拔管后三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拔管10min后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值。记录深麻醉拔管后至离开PACU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躁动、口咽部疼痛、鼻出血、呼吸抑制),患者麻醉苏醒后使用耐受性评分评估三组患者的耐受性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Mallampati分级、麻醉时间、舒芬太尼用药量、顺式阿曲库铵用药量、术中补液量、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MAP、HR比较:与T1时比较,C组在T2时,MA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OA组患者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MAP、HR在T1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5时,NA、OA组患者MAP、HR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OA组组间比较和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MAP、HR比较在T6时,与C组比较,NA、OA组患者MAP、HR明显低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A组患者MAP、HR明显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5.与C组比较,拔管后NA组(13.9次/分)和OA组(14.3次/分)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6.与C组相比,术后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O2、P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与C组比较,NA组(10%)躁动发生率、OA组(16%)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NA、OA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与NA组比较,OA、C组鼻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NA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与C组比较,NA组和OA组口咽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与C组患者相比,NA组和OA组患者耐受性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高血压患者采用深麻醉拔管血流动力学更稳定。2.高血压患者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均能有效解除舌后坠等上呼吸道阻塞,实现良好通气。3.高血压患者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后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
其他文献
现在社会的进步,国际的经济格局变化都非常的明显和突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文
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文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问题,国家层面也开始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物资的储备。在新时期中,公立医院在经营,运行方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各种信息的取得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直接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随意发布,网络谣言问题也日益严重。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不同的是其本身具有传播主体匿名、传播速度快以及数量大、难辨真假等特点,因此与传统谣言相比较,它所造成的危害会更大,给我们的生活、社会以及国家造成了巨大影响。在我国网络谣言的法律治理中,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备、执法机制不健全等弊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