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人口转变理论可知,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人口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口结构的转变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我国制定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并将人口老龄化的应对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着眼于人口年龄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比较优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双缺口理论等为依托,探讨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国际贸易差额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差异,从人口老龄化视角解释我国近些年来国际贸易差额变动的原因。本文首先对影响国际贸易差额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国际贸易差额的传导机制,建立人口年龄结构与国际贸易差额之间的理论逻辑。同时运用描述性分析探讨我国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与国际贸易差额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等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数据选取上,本文利用2001年-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中国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各地区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实证检验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为防止可能出现的伪回归问题,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以保障变量的平稳性。第二,以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作为解释变量,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研究我国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国际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第三,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地区差异,分别进行分地区实证回归,以此检验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第四,为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增加实证结果的可靠度,本文主要采用分时段回归和变量替换等方式进行稳健性估计,结果显示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和方向与原回归结果基本相符,说明结果较为稳健。研究发现:我国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变化皆有显著影响,但在地区上各有差异。从全国来看,少儿抚养比与国际贸易差额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比与国际贸易差额呈负相关关系。从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相较于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更为显著,呈负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少儿抚养比与国际贸易差额呈负相关关关系,老年抚养比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我国西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比与国际贸易差额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研究,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几点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区域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存在空间差异。因此,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人口政策,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平衡;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生产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在统筹考虑通过延长退休,放开生育管控,以此来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同时,政府也应通过人才的培养,释放人才红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助推我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最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老年产业。政府应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保证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同时发展老年产业,丰富老年人口消费的内容,拉动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