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的国家,除了汉族的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调节民族间的差异,但是少数民族所在区域仍然面临着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而教育问题就是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地区,我国的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等五大民族自治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民族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改变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局面,我国政府也从政策、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实行了一些相关的教育优惠政策。但是,目前民族教育均衡问题仍然存在。义务教育均衡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并将其写入了党的文件及相关政策法规中,也是我国推行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水平在全国民族自治区域属于中上等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民族学前教育、民族义务教育、民族职业教育及民族高等教育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民族教育体系。自建国以来,呼和浩特市两基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以汉族和蒙古族为主,同时包含其他多个少数民族,因而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对于呼和浩特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全市共包括4个区、4个县和1个旗,均已经纳入民族教育发展行列中。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问题。本文从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服务均等理论着手,站在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对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均衡现状展开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基本框架如下:首先,对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体系进行阐述,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均衡理论、公共服务理论等,这些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公共服务理论在国外应用的较为成熟,在我国的应用较少,本课题运用公共服务理论来积极国内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创新之处。其次,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其民族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类和分析,明确民族教育的重要地位。第三,对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均衡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硬件设施、师资水平、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的民族教育均衡现状。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对完善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均衡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