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上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胃上部癌亦称近端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1/3,癌中心在胃底或胃小弯上1/3的癌,生物学行为不良,且预后较胃中下部癌0差。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胃下部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胃上部癌发病率及在胃癌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不仅如此,胃上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也与中、下部癌有着明显不同。   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研究,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的发展,内镜技术发展和对胃癌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的普查,使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早期胃癌6年生存率可达90.0%以上,但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30-40%。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胃上部癌仍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但由于胃上部癌除贲门癌外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不易早期发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以进展期多见。因此,如何针对不同临床病理特点的患者施行个体化治疗,制定合理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改善胃上部癌治疗效果,提高术后生存率,成为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外科手术治疗仍为胃上部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在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联合脾脏切除等方面尚有争议。为进一步探究胃上部癌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1995-2004年间手术治疗的243例胃上部癌和744例胃下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研究胃上部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合理的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对象选取1995年1月-2004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病例纳入条件:1.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原发腺癌,既往无胃部手术史,术前未进行放化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远隔脏器转移;2.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3.术后检取淋巴结≥15枚;4.术后病理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完成;5.随访资料完整。共入选987例患者,对其中胃上部癌243例,下部癌744例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对行根治术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共843例,其中胃上部癌198例(占入选上部癌的81.5%),胃下部癌645例(占入选下部癌的86.7%)。   二.病理资料的分类标准年龄段划分根据WHO对年龄的划分标准。进展期胃癌的大体形态按照Borrmann分型和陈氏分型,生长方式分为团块状、巢状和弥漫性生长。组织分型分为分化良好,分化不良。将肿瘤浸润深度局限于浆膜下组织(m、sm、mp、ss)归为浆膜未受侵,将肿瘤浸润深度达到浆膜面(se、si)归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站按照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4版。病理分期参照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抗癌联合会第七版TNM分期。   三.统计学处理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Microsoft Excel辅助数据整理,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上部癌患者男女比例为5:1,显著高于下部癌2.3:1(P<0.001);上部癌发病平均年龄62.40±8.90岁,显著高于下部癌58.46±11.514岁(P=0.004);上部癌肿瘤直径>5cm的病例有55.2%,显著多于下部癌为39.5%(P<0.001);上部癌早期癌有5.3%,显著低于下部癌18.7%(P<0.001);上部癌大体类型为浸润型(Borrmann3、4)者有79.0%,显著高于下部癌70.9%(P<0.001);上部癌分化不良病例有88.0%,显著高于下部癌74.0%(P<0.001);上部癌弥漫性生长方式有53.1%,显著多于下部癌42.1%(P=0.011);上部癌腹膜转移率为9.9%,显著高于下部癌5.5%(P=0.024);上部癌断端残留率为6.2%,显著高于下部癌1.0%(P<0.001);上部癌浆膜侵犯病例有51.4%,显著高于下部癌43.5%(P=0.032);,上部癌肿瘤复发率为60.0%,显著高于下部癌41.9%(P<0.001);上部癌pT1、pT2、pT3、pT4:病例分别为5.4%、35.8%、25.9%、32.9%,下部癌pT1、pT2、pT3、pT4病例分别为18.7%、38.4%、13.2%、29.7%;上部癌pN0、pN1、pN2、pN3病例分别为33.3%、38.3%、20.2%、8.2%,下部癌pN0、pN1、pN2、pN3病例分别为44.9%、33.9%、15.9%、5.3%。   2.本组研究中胃上部癌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下部癌,胃上部癌根治术后1年生存率81.0%,3年生存率47.6%,5年生存率38.6%,下部癌根治术后1年生存率87.4%,3年生存率64.1%,5年生存率54.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胃上部癌预后与肿瘤大小、淋巴管癌栓、pTNM分期、是否进行辅助化疗等因素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为胃上部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TNM分期Ⅰ、Ⅱ、Ⅲ术后5年生存率为71.2%、68.6%、46.0%。术后联合腹腔化疗者5年生存率为45.7%,无联合腹腔化疗者5年生存率为29.6%。   3.本组研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24例,无淋巴结转移74例。早期胃上部癌仅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且仅限于第Ⅰ站;进展期胃上部癌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NO.1(30.1%)、NO.3(28.8%)最高,第Ⅱ站NO.7(15.7%)最高;第Ⅲ站NO.5,NO.6转移率为7.1%,6.6%。仅有第Ⅰ站淋巴结转移时,有进一步向第Ⅱ、Ⅲ站各组淋巴结转移的趋势,以NO.7最高,并可出现远隔淋巴结转移。当第Ⅱ站淋巴结转移时,其他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均较高。大体类型、淋巴管癌栓、胃壁浸润深度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4.本组研究中上部癌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率为5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为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为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术后联合腹腔化疗5年生存率为53.1%,无联合腹腔化疗者5年生存率为38.3%。   5.本组研究根治性手术198例,行全胃切除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切除术,全胃切除147例(74.2%),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61.9%,48.8%,近端胃切除51例(25.8%),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34.2%,27.0%。   结论:   1.胃上部癌与下部癌相比,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分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与胃下部癌相比,上部癌生物学行为特征不良,预后较差,肿瘤复发率较高。   3.手术治疗胃上部癌采取全胃切除术后生存率高于近端胃切除。
其他文献
为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基于“五横五纵一平台”设计理念,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从诊改信息化平台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平台架构及设计方案,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
目的:宫颈癌目前仍是最为棘手的妇科肿瘤之一,近年来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且多数病人在手术、放化疗后短期内复发,5年存活率徘徊在30%~65%。因此寻求新的疗法迫在眉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培养优秀党员和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部门,在高校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些年,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党支部功能弱化和思政教育弱化
[摘 要] 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对现代学徒制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首先,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与柔性教学管理,强调了两者的特点及优势。其次,对当前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从培养团队精神、挖掘自身潜能以及体现“以人为本”三方面出发,对现代学徒制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柔性机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举措,探索建立有效可行的体制机制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基于此,分析目前传承创新平台体制机制存在的
从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从建立健全学业导师制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建立
[摘要]电视情感类节目遍地开花,种类繁多,创作之初以其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关注市民阶层生活琐事而被广大受众津津乐道。但随着节目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节目走向低俗化,个中原因很多,本文只就传播者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电视 情感类节目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I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54-02    近两年来,情感类电视节目在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成就.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功利化现象严重.这导致高校创业教育容易脱
目的:   1.探讨不同的尿酸浓度对系统A的氨基酸转运活性的影响。   2.探讨在应用抗氧化剂后尿酸对系统A的氨基酸转运活性的影响。   方法:取无妊娠期并发症(如高血压、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随之而来的还有民生问题,以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2020年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为例,针对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如何帮助学生就业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