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以《理想国》为中心的哲学考察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教育思想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一个重要论述,其强大的理论魅力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理想国》不仅用很大的篇幅从理论角度讨论了各种教育问题,还十分重视公民教育对于经邦治国的重要作用。根据已有的大量研究,可以断定,古希腊的教育传统坚守人文主义教育理想。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精髓是要培养德性优良的合格的城邦公民。这种教育旨趣直接影响了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传承古典时期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德性教化和灵魂升华为教育的根本,旨在通过严格的公民教育,培养出能够为城邦服务的优秀公民。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等在内的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他的理念论哲学为基础,是古希腊最早的系统化的教育理论。 柏拉图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本质论、教育过程一内容论、教育方法论。这三个部分相互补充,密切配合,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理论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教育本质论从探讨公民教育的古典内涵入手,主题鲜明地阐述了柏拉图对城邦教育本质的理解,即通过德性教化和灵魂净化,培养出合格的城邦公民,表明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受过教育的公民能够进入国家的精神生活,巩固城邦的统治基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柏拉图精心构划了教育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他根据培养公民的需要和当时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内容分为数学、几何学、天文学、音乐和辩证法等。在教化过程方面,柏拉图设计了教育规划表,由低到高,公民教育的初等阶段:塑造正义的心灵;公民教育的高等阶段:心灵的真正转向;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哲学王。 在教学方法上,柏拉图主张采用与古希腊教育方式不同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古希腊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诗歌、悲剧、喜剧等教育方法,到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坚守德性教育。苏格拉底的教学艺术对柏拉图影响至深,柏拉图采取了从灵魂入手的教育方法,用哲学的眼光通过——“模仿”与“原型”的关系对旧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批判,把辩证法应用于知识论。用辩证法培育哲学王,完善了公民教育的思想体系。
其他文献
鲍曼批判了现代性--提出了流动的现代性概念后,把这种现代性对应称为坚固的现代性--的秩序野心。在现代性下,知识分子作为立法者存在,“知识/权力”的结盟赋予了现代性以巨大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分工与人及其历史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对分工问题给予了十分突出的理论关注,并形成了其早期分工思想。但是,马克思早期分工思想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