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是现今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主体的失眠者,他们如何解读自己的失眠,又会采取哪些相应的行动?本研究以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为理论框架,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了30名失眠者所理解的失眠意义,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的一手资料。通过理解失眠者认知中的失眠意义,挖掘失眠者构成意义的动机和库存知识,以及他们构成这些知识是受到了哪些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有的失眠者对失眠进行了“去问题化”的解读:(1)失眠是一种由外界因素造成的、可以锻炼个人品质的磨难;(2)失眠是为了获得想要的东西或者生活所要付出的必须代价,比如因个体发展而焦虑的心理代价,或者为坚持个体生活而熬夜的代价。另外的失眠者则以“问题化”的方式理解失眠,并为此采取了相应措施:(1)失眠是一种生理或是身心贯通的问题,需要到医院去看病;(2)失眠是一种心理问题,不过不同的失眠者因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自助疗愈、求助于普通医院门诊、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以上的失眠意义的理解,来源于失眠者库存知识中关联的以下社会文化:传统儒家哲学、“象思维”的传统思维方式、身心一体的中医哲学、社会医学化的趋势、大城市下的个体化趋势以及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知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