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工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就已经超过了一般贸易,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增长、就业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存在诸如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外资占主导等不足,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受到局限。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并阐释了这些理论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主要从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外商投资企业占主导,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对于加工贸易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指出制约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诸如,劳动力因素、技术水平、体制和政策以及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等方面。再次,实证分析了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效应。主要从对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运用EVIEWS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加工贸易对于以上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加工贸易在对以上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中的不足。正是基于这几个方面的不足以及对于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现状的分析,我们提出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第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第二,促进加工贸易主体的内资化;第三,调整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布局;第四,加快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第五,调整加工贸易的商品结构。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除了注意以上四个结论外,还应该关于一下三个问题:第一,加工贸易作为跨国公司的公司行为的结果,可以从跨国公司的公司行为的特点和性质来解释,并从中找出可供我国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路。第二,跨国公司在转移风险和生产链节时,必然要在产业链控制权和风险之间作权衡。第三,构建全球加工贸易生产网路是跨国公司转移风险和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的最佳路径。从以上三个角度也可以寻找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限于作者的能力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较为困难,这三个问题并未在本文中进行充分的描述和论证,但认识到这三点对于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具有及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