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是有居民生活的非凝固的文化遗迹,它的保护重点除了历史悠久的实体建筑,还有在地居民集体意识和记忆的再造。但是我国历史街区的保存多数都是以政府“自上而下”的保护为主,从而出现在地居民外流、当地文化遗失等现象。本文通过借鉴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以台湾地区最古老的老旧市街之一的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以社区营造的视角为切入点,讨论社区居民等社会行动者参与地方保护事务的重要性,同时试图从文化、经济、产业、建筑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存和复兴提出营造策略。本论文将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国内外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关于历史街区保存相关理论,阐述台湾的古迹保护如何从官方意识走向“社区总体营造”的转变过程,总结保护经验。(2)社会发展概况评析:本文选取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大稻埕历史街区的发展沿革、建筑特色、社会文化进行了阐述,同时回顾了大稻埕历史街区的历年规划方案,通过分析可知台北大稻埕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和社区参与的进展程度。(3)保存机制和制度的研究:从社区营造视角出发,对大稻埕历史街区保存和保存论争过程过程中各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各自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明确指出社区参与和社区营造对历史街区复兴的重要性。(4)营造手法提出:以社区营造的视角为切入点,运用社区营造“人、文、地、景、产”五要素,通过具体案例对大稻埕历史街区的社区营造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和提出大稻埕历史街区保存和复兴的营造策略。(5)经验分析:最后总结社区营造视角下台湾历史街区保存与复兴的经验,包括如何利用NGO组织及社区规划师,有效引导历史街区内的在地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以达到历史街区保护和复兴的目的,以期为大陆地区历史街区保存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