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小说“民间性”特征与艺术呈现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颇具潜力且成长迅速的青年作家,他的作品以对历史、社会、人性的深刻反思,对意义的追问与对艺术表达的诗性坚守,而在同辈作家中显现出独特的个性。出于对民间的关注和责任感,毕飞宇执着地注视着民间的底层民众,以悲悯的人文情怀与民间的叙事手法书写他们的生活面貌,展现出丰富复杂的民间文化,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品格——“民间性”特征。本文从“民间性”出发,在对毕飞宇小说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小说中“民间性”的艺术呈现、原因和价值,力图为毕飞宇小说的研究开辟一个新视角,将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民间世界的真实书写与人文关怀”,从人物与文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毕飞宇以悲悯情怀对民间底层边缘人物的生存处境与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对民间文化进行理性的人文关照,构成了其小说中“民间性”特征的基础。第二章“民间叙事策略的审美向度”,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文本中所呈现的叙事特征,无论是叙事视角、叙事模式还是叙事话语都体现着作家的民间叙事策略与审美表现。第三章“‘民间性’特征的形成及其价值”,一方面,从个体经验与文化的角度,揭示作家个人经历、地域文化与自身追求对民间性特征形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人文与艺术的角度,阐释毕飞宇小说“民间性”特征的价值。本论试图以毕飞宇的小说文本为基础,运用相关的“民间”理论,集中对其小说中的“民间性”特征从学术层面做出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力求通过对作家小说中展现的民间审美空间的探讨,阐释其对人的生存困境的追问及其文化内蕴。
其他文献
随着软件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功能越来越多,业务逻辑也越来越复杂,如何从全局的视角看待产品,如何把握需求,如何让软件资产得以沉淀,如何提高研发效率,这些问题都成了软件公
<正>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根据患者输液的目的、药物性质、血管情况、皮肤情况等进行输液前评估,并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详细地计算了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
本文以江门市企业品牌建设为例,分析江门市品牌建设现状,指出江门市品牌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归纳了江门市品牌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症提出品牌提升战略。文章旨在激发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