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随着细菌耐药性及持续感染问题的产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变得愈来愈棘手,加之衣原体的特殊生物学特性,临床治疗失败的例子越来越多。衣原体疫苗的研究尚未取得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开始转向衣原体噬菌体,我们前期的相关研究表明,作为第二个被发现的衣原体噬菌体,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的衣壳蛋白Vp1能抑制D、E型沙眼衣原体及临床株的生长,因此,我们推测Vp1蛋白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Vp1蛋白对鹦鹉热衣原体标准株豚鼠结膜炎衣原体(GPIC)、沙眼衣原体标准株D,E,F,G,H,I,K以及L2株的作用。[目的]探讨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对豚鼠结膜炎衣原体(GPIC)及D,E,F,G,H,I,K及L2这8型沙眼衣原体的作用,观察其对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及不同型沙眼衣原体的生长抑制情况。为临床上解决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方法]用不断优化的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内大量表达衣原体噬菌体Vp1蛋白,收集、鉴定及纯化。将纯化后的Vp1蛋白与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及不同型的沙眼衣原体室温孵育3小时,接种至单层致密Hela细胞(或McCoy细胞)中,在衣原体的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p1蛋白,根据细胞生长曲线变化确定Vp1蛋白的最佳作用浓度,在衣原体的换液、离心、孵育过程中加入最佳作用浓度的Vp1蛋白,免疫荧光或碘染色计数包涵体。同时采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检测Vp1蛋白对其它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白色念珠菌生长的影响。[结果]经体外重组表达的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对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及沙眼衣原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浓度为51.2ug/ml,其对豚鼠结膜炎衣原体的抑制率约为80.2%,沙眼衣原体标准株D,E,F,G,H,I,K及L2生长的抑制率分别约为82.7%,78.0%,83.6%,76.9%,69.8%,75.7%,79.2%,86.7%,这一结果暗示Vp1蛋白对沙眼衣原体各株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Vp1蛋白对生殖道其它常见病原体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本实验室体外重组表达的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对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及不同型的沙眼衣原体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作用不明显。本实验首次探索了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对豚鼠结膜炎衣原体及不同型沙眼衣原体的作用。为临床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