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皆有名。人名不仅是代表生命个体的专用符号,更是一种文化。它形式简单,以浓缩的方式表现丰富的内涵。小说是人类文化的“衍生物”,被誉为“人学”。作为“人学”的小说当然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而只要有人,就要有名有姓,甚至有字有号,否则就无法区分。姓名艺术在小说人物塑造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们或刻画人物性格,或揭示人物身份命运,或表达作品主题,或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从而在小说整体审美价值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囊括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劳苦百姓、贪官污吏、娇妾贤婢、优伶娼妓、仙子村妪、道士僧尼等等,不一而足。曹雪芹这位语言大师,充分利用了汉字在音、形、意方面的灵活性,赋予了《红楼梦》人物一个个独特的名字。《红楼梦》人物命名之巧,寓意之深,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以及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但是,正是这份独特的命名艺术,为小说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而英文属于印欧语系,中英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语言差异,因而在双语的转换过程中,《红楼梦》人物姓名所承载的丰富的语音、字形以及意义等多层面的审美信息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缺失。同时,本文通过对霍译本《红楼梦》中人物姓名英译的分析研究发现,译者为弥补人物姓名在音、形、意方面的审美缺失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补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文的审美信息。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中外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的重要作用,指出人名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的主要方法:音译、音译加注、意译以及音意结合。第三章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进行了分类说明,介绍了小说中人物姓名字号多样化的特征。第四章从音、形、意三方面介绍了《红楼梦》人物姓名在英译过程中的审美缺失,并分析了造成审美信息缺失的原因。第五章借用许渊冲教授诗歌翻译“三化”方法对霍克斯译本中人名英译进行了分类分析,阐述了霍克斯对人名英译过程中审美缺失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