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抑的回归——基于河北省仁让里村返乡农民工的乡村适应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民工大规模的从乡村流向城市,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所独有的社会景观。关于农民工群体的研究,学术上也可谓是百花争鸣。但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城市或者乡村的一端空间来探讨,缺乏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研究视角。农民工作为两种空间的切身体验者,在他们的这种不断流动中,也成为了两种空间不断交融在一起的作用力量,同时也成为了现代性这种城市独具的力量不断在乡村空间进行生长与扩展的有效媒介。另外从农民工个体的角度来说,在从乡村到城市以及从城市回归到乡村的空间变化中,它表现的不仅仅是跨越的那一瞬间的动作,也不仅仅是一种位置上的变化,而是在心理上与认知上的适应困境,过去的空间体验直接影响到对现在以及将来的感知力与满意度并且改变着个体的行动以及期望目标,所以当农民工回归到原来的乡村时也必将呈现出一种体现了城市空间体验的新的个人身份认同。   本文通过考察一个北方农村的返乡农民工的这种实践,来思考如今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及在这种现代性的不断扩展中,乡村空间的传统意涵又会与之发生怎样的碰撞,而其中返乡农民工又会怎样调适某种情绪?通过对乡村空间中“家”这一“归宿”的研究笔者希望找到答案。而笔者主要采用访谈法来获取最直接的资料。
其他文献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面向物质产品消费向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举的模式转变,文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民工潮”开始,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了一支庞大的进城务工力量。他们离开农村进入完全陌生的城市,面对巨大的城市生活风险,亟需社会保险来为他们解决城市生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各种环境污染屡见不鲜,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影响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而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们不良环
农村社区是与城市社区相对应而存在的,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社区亟需协调发展。由于农村社区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发展水平,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