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网络借贷((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通过P2P网站社区交流平台完成借与贷的小微借贷模式。借款人一般都是自然人或者中小型企业,而相对的借款人也一般都是自有资金量和投资渠道不多的中小投资者,这种方便快捷透明直接的小额信用交易从英国发端迅速传遍各国,为各类投资无法和借款无门的小型出借人和贷款人所接受。这是一种线上的民间借贷模式,贷款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而是普通个体,P2P平台仅仅作为中介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一个线上的交易平台。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P2P网络借贷平台打破了发放贷款的高门槛限制并且手续简易方便,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而言是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的一个新方法和小型投资者的一个投资新渠道。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公益扶贫和拓宽投资渠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有益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在这几年出现了大量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无法见面交流,这就不可避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借贷双方在现实中并不认识对方,也没有办法用直观的方法来判断决策,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特别对于出借人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虽然出借人投资给借款人会受到不错的利息收益,但是也存在借款人延迟还款甚至违约不还的风险。于是,贷款人该如何选择借款标进行投资决策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贷款人(即出借人)根据借款标的哪些条件的高低决定是否投资的决定。本文通过对国内外P2P借贷平台研究分析以及对我国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介绍。虽然目前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有了不少,但是运行模式完善且用户和交易量充沛的却仍是凤毛麟角,笔者从中选取较为有代表性、运行模式完善、交易规模最大的P2P网贷平台红岭创投作为研究样本,提出P2P网贷的研究模型,利用采集软件抓取其2013.09-2014.08期间2万多条真实交易记录进行分析。以社会交换理论、信任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和SpSS实证分析得出该平台的借款标中公布的各项指标(如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借款人的借入信用和借出信用、借款方式)对出借人决策的影响程度。并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为提高网贷平台借款成功率,并提出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三方平台、明确网贷平台定位等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