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是相对稀缺的一种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超过80%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走上了集团化发展道路,并且以其自身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快速成长。其快速成长的部分原因在于能依靠内部资本市场,通过内部交易、内部借贷、内部担保等运作方式不断获得资金,以达到降低融资约束、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大型企业集团为了能够更好地获取金融资本,开展“产融结合”模式对内部资本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通过集团内部资本运作,资源配置真的有效并提升企业价值吗?还是仅仅放大融资功能?集团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提升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本文基于我国经济环境与制度背景,选择资金与技术密集的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山东重工集团(下文简称“山重集团”)进行案例研究,这类大型集团对内部资源的配置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根据内部资本市场相关的研究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探究山重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具体运作方式,并重点对2012—2018年内部资本市场整体运作效率和融资约束程度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山重集团通过产融结合—成立内部金融机构的方式方便资金在成员企业之间流通,具体的资金运作形式有委托贷款、关联交易、内部担保、融资租赁等。集团内部较少涉及产业整合以及股权结构调整等资本运作。从表面上看,通过内部金融机构暂时解决了部分成员的资金需求以及节约了交易成本,但是通过评价发现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只在2015和2017年有效,整体运作效率并不高,并且对成员融资约束的缓解也有限,反而推高了集团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加剧财务风险。而究其原因是没有以“效率”为原则导致了资源错配,除此之外,集团的金字塔股权下层级过多、缺乏资金计划管理等也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推进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运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