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是证据的调查与收集,诉讼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证据,否则无法判明案件真相。但是,证据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不会主动出现在诉讼活动中,要想加以利用,就必然要求对与案件相关之证据有一个调查和收集的过程。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正经历一个由法官调查收集模式向当事人调查收集模式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符合现代民事诉讼中法官中立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协调当事人举证和法院查证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遭遇的一个瓶颈。本论文重点研究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之中涉及当事人证据收集方面的权利和完善,人民法院证据收集权利和完善,当事人证据收集重点是证据收集权利程序保障方面的;法院证据收集重点是强调是按照职权收集权力的束缚。首先,对证据收集的概念进行学理上的界定,以期在众多的学说中去伪存真,对概念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区分开证据收集与证据调查的关系。在把握概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证据收集的功能,明确其在整个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传统证据调查与收集的基本原则进行整理,强调其积极意义的原则,并修正和当代审批方式相违背的原则。其次,比较法角度来讲,针对两大法系中的证据收集制度开展比较。将两大法系之中主要国家所采用的证据收集制度简要加以概述,并且对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评析,以期对我国在证据收集层面的制度改革与不断完善起到有益的借鉴。再次,着重分析我国证据收集制度,从历史和现状逐一评析,重点论述当事人和法院这两大证据收集主体的证据收集权利,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当事人与法院关于证据收集权的有效制衡,是民事证据改革的关键点。在我国审判方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过度过程中,我国证据收集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法官调查收集模式向当事人调查收集模式的转变,然而在我国立法之中有关当事人证据收集程序方面的保障基本缺失,这使得在司法实践之中,当事人证据收集上处于劣势。而法院证据收集权力的弱化也存在极大争议。最后,在对外国立法制度加以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证据收集方面的制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构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文书提出命令制度和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方面的建设。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半番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按照组间平均体重接近原则,将360只14日龄半番鸭称重后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每组分别饲喂
毋庸置疑,行为是刑法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纽带。它主导着犯罪的客观表现,产生于行为主体的主观意图,通过施加至侵害对象造成危害后果,继而受到刑法的否定性评价。而与之相对应的
本文依据水土流失资料,分析了山东省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了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Based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
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诉讼,往往发生在民事责任领域,而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也让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区别于其他一般的民事责任。这也就使得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研究,具有了实
本文通过研究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民主政治改革出现的严重问题及其后果,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与伟大成就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通过中国和苏两国民主
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不同,必然导致法律多元现象的产生。在一国之中,国家法和习惯法并存是不容质疑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