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芳《逃虚阁诗集》校注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锦芳,字粲光,号药房,广东顺德龙江镇坦田乡人。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享年四十五岁。乾隆四十五年(1780)广东乡试解元,五十四年(1789)成进士,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编修。以诗、书、画名世。   《逃虚阁诗集》是清中叶岭南诗人张锦芳毕生呕心之作,得到了许多大家的推崇,但遗憾的是,关于《逃虚阁诗集》的校注,目前在国内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因而本文以张锦芳的《逃虚阁诗集》为研究对象,并分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张锦芳的生平、交游、著作版本进行了概述;对张锦芳所创作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不足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对《逃虚阁诗集》进行了文字校勘和诗句注释等整理工作,以期后人能对张锦芳及其诗歌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其他文献
本文以杜甫前期诗歌为研究的对象,论述了杜甫前期诗歌的渐变过程,提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安史之乱之前就已露出端倪这一观点。本文将前期诗歌置于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乃至整
当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狼奔豕突的时候,消费主义和无处不在的现实问题触碰着每一个人。简单浅白的传统言情小说已经无法满足女性的阅读需求,耽美小说作为一种类亚文化,将女性在现实
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代,萌发期的中国文化像沁出荒原的涓涓细流,在蒙昧的世界中突出。发展到汉唐时代,中国文化走向成熟,形成了“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盛世,产生了强大的生命活力
诗、乐是宗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与乐本是紧密联系、互相融合的。而后诗、乐分离,乐崩而诗存,宋时开始的“《诗》全入乐”与“《诗》有入乐有不入乐之分”之争,一直持
本文以李贽所批“容与堂本”为逻辑起点,从史的角度将“容与堂本”作者李贽与“贯华堂本”作者金圣叹批点《水浒》时表现的差异予以揭示,明确李贽作为思想家所作的文学批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