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所以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学生能力的需求。因为人在一生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能力就尤为重要。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都受到了推崇,尤其在山东,江苏,上海等一些大的省市,很多学校都在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近几年,延安市以及各县初高中普遍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延安市的应用情况以及使用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对这个新事物的态度如何。本调查研究选择延安市延安中学的部分老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了三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对10位老师们的课堂进行了全程的观察与录音。然后,对高一(5)班(实验班),高一(6)班(实验班)和高一(7)班(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8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最后,对5位老师及9位学生进行了访谈。课堂观察的录音和访谈录音都转换成文字信息,问卷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1)、据对课堂观察的个案研究,老师的话语占整个课堂的70%,学生的占20%,其它活动占10%;老师整节课话语中的含词量为562个,学生的为128个;全班活动6个,小组活动0个,双人活动1个,单独活动2个;在老师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引发话语的总是老师,教师引发话语38次,学生引发0次,老师和学生共同引发4次;在老师提问的问题中,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其中展示性问题16个,参考性问题11个。2)、学生利用学案做了一定的课前准备,并且能很好的保存使用过的学案,部分学生会使用学案来进行复习巩固。访谈中,学生们都觉得课前准备很重要并且自己坚持在做;他们部分人会用学案来进行复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占到了课堂的70%,学生活动占30%;基本没有小组活动;由此可见,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基本上还是以老师为中心,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关于对此学案教学的态度,老师方面态度不一,高一年级的被访谈者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态度是完全肯定的,认为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要做一些调整和兼顾,但还是愿意继续使用下去并且他们对于学案的设计也是持肯定的态度。高二年级的老师们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学案的质量不过关的话,他们宁愿用高级的出版社设计出版的学案,对自己学校的学案质量有所质疑,并且建议学校抽出专门的老师们来研究设计学案。学生方面,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们对于学案的设计持积极的态度,并且他们都希望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访谈中学生们也表示他们对学案的设计比较满意,高二年级的学生还对学案的练习设计提出了建议。但是,学生们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目前还不是特别理想,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下,短时间内学习负担不会减轻,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很大提高。不同班级,性别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下,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老师们都觉得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好的,也是可行的。2)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是有所收获的,课前做了一定的准备等,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学案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4)学生们对于学案的设计比较满意,他们喜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但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