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核心景区植物景观调查与优化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仙岭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苏仙岭景区身前为国有林场,种植着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主要以针叶林为主,由于苏仙岭景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不属于苏仙岭景区地带性植被,群落稳定性不强,在2008年冰灾时,植物资源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损害,植物的丰富性和森林演替发生了一定变化,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植物景观不能满足景观要求。为研究如何将人工林向自然林演替,打造出符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开展苏仙岭景区植物资源调查,记录苏仙岭风景区植物恢复情况,对苏仙岭风景区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地带性植物恢复理论,分析出苏仙岭风景区地带性植物群落恢复和保护措施,对苏仙岭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及植物景观优化进行研究,为景区提质改造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为后续其他风景区植物景观优化提供框架性指导。依据地带性植物恢复理论,对苏仙岭风景区的植被进行现阶段演替分析,提出苏仙岭风景区植物群落恢复的目标和策略。苏仙岭景区植物景观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地带性植被,让其自我更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地带性植物群落恢复为原则,在游人活动区域适当进行人工干扰,适当景观的打造,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在视线可及的非活动区域,适当增加落叶树,提供色叶景观,打造成以常绿树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景观。在视线不可及的非活动区域,可以增加地带性常绿植物,让其进行自我更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苏仙岭风景区森林植物资源的恢复,要继续坚持营造多年龄、多层次、多生态型的林木,将苏仙岭风景区向自然林转变,使整个苏仙岭风景区的森林植物资源有更大的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也使苏仙岭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其他文献
笔者于1992年5月-2000年3月,采用热痹煎治疗热痹患者145例,并与治热痹的名方白虎加桂枝汤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
<正>储备粮是政府调控市场、保障供应的物质基础,管住管好,责任重大。近年来,我们针对地方储备粮轮换销售不畅、价差亏损普遍、发展不可持续、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坚持以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应的减灾教育资源,加强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与能力,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强烈的太阳风暴并非地震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但它对航天、通信、电力等人类的高科技活动却会造成严重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宇航局2010年初郑重预警了2012—201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巍峨屹立的泰山,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黄沙漫漫,沉淀着五千年厚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