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仙岭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苏仙岭景区身前为国有林场,种植着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主要以针叶林为主,由于苏仙岭景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不属于苏仙岭景区地带性植被,群落稳定性不强,在2008年冰灾时,植物资源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损害,植物的丰富性和森林演替发生了一定变化,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植物景观不能满足景观要求。为研究如何将人工林向自然林演替,打造出符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开展苏仙岭景区植物资源调查,记录苏仙岭风景区植物恢复情况,对苏仙岭风景区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地带性植物恢复理论,分析出苏仙岭风景区地带性植物群落恢复和保护措施,对苏仙岭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及植物景观优化进行研究,为景区提质改造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为后续其他风景区植物景观优化提供框架性指导。依据地带性植物恢复理论,对苏仙岭风景区的植被进行现阶段演替分析,提出苏仙岭风景区植物群落恢复的目标和策略。苏仙岭景区植物景观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地带性植被,让其自我更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地带性植物群落恢复为原则,在游人活动区域适当进行人工干扰,适当景观的打造,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在视线可及的非活动区域,适当增加落叶树,提供色叶景观,打造成以常绿树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景观。在视线不可及的非活动区域,可以增加地带性常绿植物,让其进行自我更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苏仙岭风景区森林植物资源的恢复,要继续坚持营造多年龄、多层次、多生态型的林木,将苏仙岭风景区向自然林转变,使整个苏仙岭风景区的森林植物资源有更大的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也使苏仙岭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