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问题,就必须重视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广泛就业。然而,人口众多是河南的基本省情,加上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劳动年龄,从而使得劳动力资源进入增长高峰期。虽然近几年河南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国民经济增量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却较低,就业岗位总量仍偏少,就业弹性偏低。目前河南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军转干部安置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流会合”的局面,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河南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转移就业无疑是根本上解决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模式、途径,我国及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特征、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转移途径,整合资源,提高素质,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大力优化转移就业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对策,以期对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但由于相关资料及统计数字的欠缺,笔者引用的部分数据只是从侧面反应我国及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加上笔者的学识和水平有限,在分析的深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在广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宽,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以盘锦市为例,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野外调查,从分析辽河三角洲1988~1998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变化入手,总结其变化规律,分析其变化原因,突出人
神灵信仰和仪式构成了文化的基本特质,也构成了社会形貌的象征展示方式。精神世界的神灵存在是现实世界中仪式举行的观念依据,祈求护佑的功利性意愿使得作为村落守护神的外来
20世纪90年代末期,宁夏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对以往农业产业化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总结,正式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机构,制定规划,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配套
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区域布局调整与粮食总量平衡成为国家宏观决策的重要问题。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农民收入,还要考虑粮食安全。本文分析粮食主产区河南省陕县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产业,是人类生存中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状况。但由于农业与
在机械工程应用中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机械加工生产的工作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并且还能有效的推动机械工程行业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土地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土地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而且又是发展工业、交通、城建、旅游乃至整个国民
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是一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比较容易忽视或难以落实的问题,现实中的高等教育也暴露了本科生科研素
加工业是指对原有的材料或者没有完成的产品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比如改变这些材料与半成品的物理、化学结构与性质,使其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与标准,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