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分型对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选择的价值探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病理分型对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式选择的价值。   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295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295例病例病理分型:Ⅰ型24例,Ⅱ型101例;Ⅲa型107例;Ⅲb型58例;Ⅲc型5例;单纯胆道探查取石27例(9.2%),单纯肝部分切除术97例(32.9%):胆道探查联合肝切除24例(8.1%),胆道探查联合胆管空肠吻合68例(23.1%),胆道探查联合肝切除联合胆管空肠吻合79例(26.8%)。术后死亡2例(0.7%)。术后发现结石残留96例,残留率32.5%;有效随访病例163例,远期评估术后疗效优良者129例,优良率79.1%。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病理分型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应根据具体不同分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病理分型中的Ⅰ型和Ⅱ型属于局限型,其基本治疗选择为肝叶切除,Ⅲa型肝内胆管结石属于弥漫型,其基本治疗方法为结石清除和胆道修复重建。Ⅲb型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处理上最为复杂,需综合应用探查取石、胆管修复重建及肝叶切除技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丙酮酸钠与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体外孵育CPB不同时点患者红细胞对ATP、H+、MDA的影响及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择12例在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n=12),于CPB后30min(T1)、6
儿童阴茎显露不良是指一组具有不同病因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阴茎显露异常症候群,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分类命名与诊断标准,亦缺乏公认的治疗方法,给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带来一定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