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太湖水质参数空间分异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太湖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9年的Landsat TM/ETM+和环境1号卫星影像数据,反演了太湖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并详细分析了太湖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借助地统计学的理论和GS+V5.0软件对太湖水质参数进行半方差函数的拟合,得出最佳拟合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块金值、基台值、变程、变异系数和空间相关性程度的变化,研究了近20年太湖水质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最后利用统计学理论,计算了太湖在各个季节的合理采样数目。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从1989-2009年,太湖水体中叶绿素a和悬浮物的浓度逐年增加,但两者浓度的分布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叶绿素a的低值区位于湖心区,四周为高值区,梅梁湾、竺山湾和西南太湖历年的叶绿素a浓度均很高。春季湖区的叶绿素a浓度较低,基本上集中在20-30μg/L,夏季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叶绿素a浓度逐渐上升,梅梁湾和西南太湖沿岸开始出现水华,秋季叶绿素a平均浓度较夏季有所下降,但依然出现大面积的水华区,冬季随着温度的下降和风的原因以及藻类的死亡,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急剧下降,浓度偏低。而悬浮物浓度的高值区在湖心区,四周为低值区,且高值区的分布变化在每个季节是一致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先从西北太湖或西南太湖较为狭小的区域逐渐向湖心扩散,最终在湖心形成大面积的高值区。太湖悬浮物的浓度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均比较高且变化比较剧烈。   从1989-2009年,太湖叶绿素a和悬浮物在大多数月份都为强变异,不同季节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的变异系数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夏秋两季叶绿素a和悬浮物的变异系数总体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冬季悬浮物变异系数逐年增大,而叶绿素a逐渐减小,春季叶绿素a的变异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悬浮物则减小和增大交替变化。通过最佳模型拟合半方差函数,并分析相应的块金值、基台值和变程,可以发现1989-2009年绝大部分月份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的块金值都低于1000,说明在3000m的尺度下,反演误差以及污染物斑块由中心向周围扩散的过程引起的变异较小。计算叶绿素a和悬浮物各自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发现,大部分比值都小于25%,说明这两种水质参数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太湖水质参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两种水质参数的变程基本集中在10-110km之间,并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与污染物分布不均,各地营养化程度不一,藻类生长的差异性以及水流、风力因素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关系。   叶绿素a的合理采样数在夏秋两季较多,在春冬两季较少,悬浮物的合理采样数在冬夏两季较多,在春秋两季较少。综合考虑,在夏秋两个季节太湖野外合理的采样数目可以控制在40-50个之间,而春冬两个季节的合理采样数目可以控制在20-30个之间。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因其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被确立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珠三角灵活运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亚洲“四小龙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矿产能源,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城市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资源不断消
摘 要:当下中国山水画以其多变的艺术表达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及多种多样的艺术想象空间,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舞台,表达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这是艺术家对内心深处的一种诠释。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需要更多艺术工作者去深思、开拓以及传承。随着当代中国画教育的不断推进,山水画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很多艺术家尝试新的艺术技巧以达到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想法。创新有成功的,
一直以来,负面报道成为舆论监督的代名词。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媒体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科学发展角度实事求是地将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反映出来,分析问题症结,探索解决路径,这不仅有利于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及早发现问题、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还有助于化解矛盾、促进问题解决、规避可能会酿成的更严重的后果,有效地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和经济健康发展。我们讲新闻创新,在对新闻舆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