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所致的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致死性脑脊髓炎,属古老而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狂犬病的临床特征是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和进行性麻痹等,尤以恐水症状为突出,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狂犬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威胁人畜的健康,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印度人狂犬病病例居世界之首,中国是第二位。我国是狂犬病严重流行地区,近几年狂犬病的发病数呈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至2008年,全国报告狂犬病病例分别为2651例、2537例、3293例、3311例和2650例。发病数较多的省份有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湖北、四川等省(自治区)。四川省曾经是狂犬病发病的高发省份之一,80年代每年发病数百例至千例以上,1984年高达1262人,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发病数的1/5。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93年颁布《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1994-2003年发病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年平均发病数4.1例,1998、2003两年出现零病例报告。从2004年开始我省疫情出现急剧的持续上升,2004年至2006年分别报告发病为16例、49例、191例,2007年四川省发病数进入全国前3位,狂犬病发病人数达到372人,主要集中在南充、广安、成都、遂宁、资阳、眉山、内江、巴中、达州等地。2008年四川省狂犬病发病人数为152例,较2007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就世界范围来看,犬是维持整个传染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物种,对于人类健康威胁来说犬也是最危险的储存宿主。人类的感染是带毒动物的唾液中的病毒经过由咬伤伤口、皮肤的开放性伤口以及粘膜侵入。暴露后伤口处理及狂犬病疫苗、人抗狂犬病血清接种不规范是造成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家犬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抗原,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高,已应用到犬只测毒推广项目中。通过ELISA法近几年的监测发现,四川省城乡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只广泛存在,犬只免疫率低,免疫后的保护率低,疫源难以清除,因此四川省发生狂犬病流行的隐患严峻。四川省卫生厅对此高度重视,遂要求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办公室对我省狂犬病高发地区家犬唾液进行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以及时发现传染源。本课题对2007年四川省狂犬病高发地区犬只唾液进行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分析高发地区犬只带毒率与人狂犬病发病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狂犬病的防治措施、加强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检测犬只狂犬病毒携带情况,可以为狂犬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方法:实验组从南充、广安、成都、遂宁、资阳、眉山、内江、巴中、达州九个监测点随机采集1350份犬只唾液,由专人送至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狂犬病研究中心,冷冻保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快速狂犬病酶联免疫诊断方法( Rapid Rabies Enzyme Immuno-Diagnosis,RREID)(此法又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选用法国Pasteur研究所生产的快速狂犬病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所有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用样本吸光率值与既定的判定值(cut-off value ,COV)进行比较来判定样本中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与否。对照组选用2000年四川省狂犬病中心实验室对省内犬只唾液狂犬病病毒普查时测毒结果,总共检测了3496份犬只唾液,其中126份阳性。当年全省人狂犬病发病数为2例,参照国际发病高、低水平标准为低水平发病。资料分析采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和直线相关检验,当T<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s exact probabilities in 2×2 tables),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检测结果,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350只家犬唾液进行狂犬病病毒抗原检测时,试剂盒阳性对照符合试剂盒说明显色,69只家犬唾液抗原检测呈阳性。检测的九个高发地区犬只唾液带毒率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行列表资料的χ2多个样本率的比较,P<0.05),认为九个地区犬只唾液带毒率不全相同。九个高发地区犬只唾液带毒率与2000年四川省全省普查时的犬只唾液带毒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的比较,P<0.05),认为九个高发地区犬只唾液带毒率高于2000年全省普查时的犬只唾液带毒率。九个高发地区犬只唾液带毒率与该地区人狂犬病发病率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经直线相关检验,P>0.05)。结论:狂犬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伤口的处理、疫苗接种、免疫血清及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犬伤患者的免疫力等等。狂犬病需要长期坚持综合防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