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日渐突出,既要满足当下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开发的需要,又要确保农业生产用地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维护土地系统的生态平衡,保障永续长远的发展。只有根据区域土地的主导功能合理安排各个区域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才能使得区域土地发挥最大功能,提高土地的生产生活生态效益。在对土地功能、土地多功能、“三生用地”、“三生空间”、以及“三生”功能等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类统计数据,利用空间洛伦兹曲线对长株潭城市群“三生用地”的利用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引入综合指数法以及耦合协调度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的“三生功能”进行了评价,得出了以下结论:(1)长株潭城市群“三生用地”中,生产和生态主导用地距离绝对平均线较近,基尼系数分别为0.1880和0.1227,属于平均分布状态,生活主导用地较生产与生态用地而言,离绝对平均线较远,基尼系数为0.2949,在长株潭城市群较为平均的分布。(2)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产功能效益值与生活功能效益值大体上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生产功能效益与生活功能效益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与生态功能效益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3)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各县(市、区)土地“三生”功能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大部分县(市、区)耦合协调度评价值高于0.5,土地“三生”功能的协调性较好。(4)对各县(市、区)“三生用地”进行优化布局、土地功能提升时,既要继续发挥区域原优势土地功能,也要适当地提高其他劣势土地功能,促进区域土地“三生”功能均衡协调发展。本文基于“三生”视角,对土地的功能进行评价,并给出优化建议,丰富了土地多功能研究的视角。但是在功能评价时,只研究了土地“三生”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