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纽约时报》中“昆明暴力袭击事件”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又叫批评语言学,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研究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更好地认识语言和语言运用者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本文从批评视角出发,对《纽约时报》针对昆明火车站暴力袭击事件的五篇新闻报道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以其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政府及疆独分子持何种态度,以及这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权势关系,进而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本文主要以费尔克劳夫三维分析模式来进行语料分析,这一模式包括描述,阐释和说明。在描述阶段,主要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从词汇的分类,及物性和情态对语篇进行分析。在阐释阶段,作者从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两方面阐释语篇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在最后一个阶段,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联系相关社会历史语境来揭示新闻报道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纽约时报》在对昆明暴力袭击事件的报道中,运用了大量的负面词汇来描写中国政府的态度及应对措施,而对引起暴乱的犯罪分子却持一种包容与同情态度,通过巧妙的语言手段体现了其支持疆独分子的态度以及其背后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从而达到操控读者思想的目的。基于此,作者希望通过对新闻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来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阐释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语言运用,语言又如何被传播媒体的权力阶层来传播强化自己的意识形态,从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认识到新闻语篇中不平等的权势关系,提高他们的批判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崇明三岛位于上海市远郊,是上海农业土地资源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至2007年末,崇明三岛农田总面积约143.9万亩,约占全市的22.996;优质稻米、水
目的 探讨中国农村老年人与子女间的代际支持对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各个行业都必须进行创新.在现代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图书馆的知识进行创新.图书馆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管理机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等
草原环境保护与油田资源开发,一直是草原石油开采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本文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草原生态脆弱为背景,通过对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源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油田开
本文首先对水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分析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原则;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措施,旨在为关注这
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于上世纪末从法国引进"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和操作策略,云南省原教育厅罗崇敏厅长提出"三生教育"的思想,使"做中学"的研究有了教育哲学的理论支撑并更为课程化
研究目的:分析新形势下中国耕地整治投资实施模式与实现路径,服务于耕地整治投资与实施及合理安排土地整治工程,以促进土地整治效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