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金融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著,不仅可以促进微观企业的发展,在宏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因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将金融在经济中越发重要的这种现象称之为“金融化”。不过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上来说,金融化的具体定义是有所不同的,从宏观层面上来看,金融化是指从全社会来看,金融行业一直处于不断扩张和金融活动愈加频繁的状态,而从微观企业层面来说,企业金融化是指现代企业突破主业开始试水金融市场,具体表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金融资产数量不断增加,投资金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占企业总利润的比重持续增加。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继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一个国家整体金融化程度过高可能会给国民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融化趋势已初见倪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金融化程度不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应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学者的重视。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深化金融改革,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地所有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使用企业金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作为衡量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的指标,对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在导论部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行了界定,并整理了之前学者们对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以及影响的研究结论。在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与企业金融化相关的三种主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和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理论,并逐一分析了股东和管理层基于这三种理论,会对企业金融化程度造成哪些影响。在现状考察部分,首先分析我国目前的非金融企业现状,并结合目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实证部分,本文通过选取我国所有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2008-201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有:(1)目前我国非金融上市企业整体金融化程度较低,并未出现严重的“脱虚向实”现象,但是我国非金融上市企业的金融化水平仍在不断波动,特别是近些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2)非金融上市企业的生产经营收益率越低,其金融化程度越高。(3)非金融上市企业成长性越差,其金融化程度越高。(4)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其企业金融化程度越低。(5)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其金融化程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