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继承,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是由各个阶层的人们共同创造的,在历史教学中不应只仅仅讲授那些“精英人物”的历史活动,更应该讲授平民大众在历史上遗留下的痕迹。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民俗文化极具趣味性,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民俗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因势利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史料实证素养;民俗文化是学生身边的文化,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历史,自历史中理解生活,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民俗文化极具乡土性,有益于凝聚民族认同,抒发家国情怀。为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运用民俗文化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坚持四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在运用民俗文化时,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民俗文化进行剖析,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批判不良民俗;适量性原则,民俗文化主要对历史教学起到补充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还是以主干历史知识为主,不能“舍本逐末”;乡土性原则,积极地将学生家乡的民俗文化融入历史教学,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价值;包容性原则,在历史教学中拓展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民俗文化,并引导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和欣赏世界各地的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历史教材展开的,为高效地发挥历史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教师首先应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梳理和提炼历史教材中包含的民俗文化内容。其次,针对教材中包含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可以从文献资源、网络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历史遗存资源等教学资源中寻找可以使用的民俗文化资源,有意识地用民俗文化丰富教学资源。再次,巧用民俗文化创新教学设计,将民俗文化合理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最后,除了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民俗文化,还可以通过组织研究性课题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发挥民俗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适宜鲜切花香石竹的矮壮素。[方法]以苔丝和激情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对鲜切花香石竹苔丝和激情的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
引入了一种在QT平台上设计动态定制界面的方案:通过XML文档将所有的界面元素与信息存储起来,系统启动时读取不同的XML文档,从而实现加载界面的切换。基于此方案。可以预先由界面
试车场上,一辆淡绿色的MINl缓缓驶上单边桥,右侧的两个车轮逐渐翘起,随后车身一歪,眼看就要摔倒,然而驾驶员却只轻轻偏了偏方向盘,MINl立时回正,仅凭两个轮子着地行驶起来!甚至还能
降低复杂性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系统的设计目标。这种“简化”在人机交互学科中是一种近乎理想的状态。以建立简化的交互系统为目标的设计,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地增强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