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癌中p7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相关性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_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外胆管癌(Extraheptic cholangiocarcinoma,ECHC)是一种生长缓慢、转移较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ECHC恶性程度较高,临床上由于不易早期确诊,手术切除率低,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差。而目前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表明,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变化的结果,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缺失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迄今,在所发现的肿瘤相关基因中p53作为“细胞卫士”而倍受关注。目前对它的研究已非常广泛而深入,发现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均起着重要作用。 p73基因,是最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现已明确其定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短臂上,p73蛋白在过度表达时能以p53相似的方式诱导凋亡,其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却很少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p73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其与p53突变的相关性以及在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肝外胆管癌的病因及预后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本实验对41例肝外胆管癌标本、10例胆总管囊肿标本和10例正常胆总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研究肝外胆管癌、胆总管囊肿、正常胆总管中p7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分析其表达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与肝外胆管癌大小、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与p53 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凋亡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其在肝外胆管癌预后方面的意义。 结果 肝外胆管癌中p73的表达阳性率为41%* 几1卜 显著高于胆总管囊肿和正常胆总管组织(Prt 0.05),与肝外胆管癌的大小和病理分级等无显著相关(P>0.05\ p73和 p53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相关,和预后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p73 和P53 的表达在肝外胆管癌中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并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 总之,本研究检测了肝外胆管癌中 p73和 p53的表达状况,证实了二者在肝外胆管癌中的异常表达,初步明确了肝外胆管癌发生及预后与 P73和 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肝外胆管癌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我国对心理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况,在小学中建立心理咨询室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目前,融合型的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适合的,能够起到很多方面的作
辽宁制造业近年来遭遇了较严重的发展瓶颈,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双重的压力与挑战,处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引入打破了产业发展的国别独立性和完整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金融业现代化不断推进,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之
目的:探讨microRNA-181b(miR-181b)在缺血性小鼠脑损伤病理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N2A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模拟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应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
高校每年都有因修不够学分而被迫退学的大学生,文章主要分析这部分被退学的学生是如何一步步从挂科走向退学的。在收到被退学通知的短时间内,发现很多学生最痛苦的不是对自己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成为了当前研究方向。从已有的文献中可以知道,一些学者只是从定性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实施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
采用微乳液法,利用Ca(NO3)2和Na2CO3在微乳液界面处发生反应,制备得到了分散性良好,尺寸大小为10nm左右的纳米碳酸钙。实验发现,油酸含量对碳酸钙分散性有重要影响,当油酸含量是碳酸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MAGE-1基因启动子B’B区去甲基化状态及其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取喉癌组织标本27例(病人年龄36-74岁之间,均为男性患者)。另外取喉乳头状瘤5
本文总结了体外进化的新媒体观,分析了新媒体科学传播之美,指出新媒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支撑混合现实,未来将充分发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的优势,应用在混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