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半汤治疗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ml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柴半汤(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化裁)加减对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食道动力、病理性酸反流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拟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且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证的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最终治疗组、对照组各纳入32例,共64例)。治疗组给予柴半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兰索拉唑加莫沙必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GERDQ量表、中医证候量表及食道测压、24小时PH监测的结果,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反流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GERDQ积分与肝胃不和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种方案对本病症状及证候均有疗效。组间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更为显著,由此进一步对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证候疗效等级进行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总体积分的改善上占优,原因在于对次/兼症的缓解程度好,而主症缓解度以及证候疗效等级均与对照组相当。2.食管测压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较治疗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方案均能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组间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方案在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相当。在食管动力方面,治疗组在同步收缩和无效吞咽两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在同步收缩方面治疗前后有差异,而在无效吞咽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在改善食道动力方面治疗组具有显著优势。3.24小时PH动态监测数据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酸反流时间、反流次数以及DeMeest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方案均能改善酸反流情况;组间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后酸反流时间、反流次数以及DeMeest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方案在酸反流改善方面疗效相当。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柴半汤能改善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食道动力,并能有效控制病理性酸反流,尤其在改善次/兼症,以及食道动力方面具有优势,提示中医药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确切,体现了柴半汤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形式和意义是任何语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对语义的探讨已成为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句法和语义之间的联系,即语义角色研究.自从 Fillmore提出
本文应用担辫分析(TBA)技术,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法(IR)研究了双酚A塑环氧树脂/低分子聚酰胺/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体系的热固化行为,并对固化反应机理
课程研制方法论是课程理论完善、成熟、体系化的具体表现,是独立学科形态课程学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规范着课程实践的逻辑起点、具体内容的选择等,是课程研制活动的指南针.据
多元翻译理论是随着人们的翻译观和翻译本身的发展而产生的。如今翻译被置于一个更广泛更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国内外都有学者主张翻译的多样性,并提出了自己相应的翻译理论和
<正>发展文化产业,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摆脱对外需和投资的过度依赖,培育多层次、全方位的内需增长点,也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
目的本研究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EVLT术后出现患肢疼痛、麻木等并发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通过对患肢疼痛改善情况的研究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患肢疼痛可能的作用机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气质与风格的词人,在语言运用上往往是韵味各异:有的以浓妆淡抹见长,有的以精工雕琢著称;有的以通俗明白感人,有的以典雅含蓄取胜。但是,也有为数不多
生物炭以其良好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广泛的材料来源和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成为当今农业、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生物炭在土壤、作物、农田生
埕海潜山是大港探区的重要潜山之一,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合的产物,也是油田勘探的主战场,因而对该区的深入研究,对油田的增储上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
介绍了Ag-Cu-Ti活性钎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常用的Ag-Cu-Ti活性钎料及熔化温度,Ag-Cu-Ti钎料钎焊各种陶瓷与陶瓷或陶瓷与金属,Ag-Cu-Ti活性钎料钎焊金刚石、石墨、玻璃、立方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