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企业要搬离主城区,以改善城市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增长,而由于经过多年的生产活动,以及早年环保处理工艺的不完善,这些废弃的化工场地的地下水极有可能已经受到污染,这不仅影响污染场地周边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原有生态系统失衡,而且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威胁。同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方面,有必要对废弃化工场地进行调查研究,以实现再利用,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防治地下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废弃化工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废弃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进行调查评估。探讨了研究区地下水的质量及污染特征,评价了研究区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并基于研究区的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开展了研究区地下水的脆弱性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基本劣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不适合居民直接饮用或直接接触,已经受到Fe、Mn、F-、As、NH4+-N和NO3--N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平水期和丰水期地下水污染较枯水期严重。(2)人群暴露于研究区的地下水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其中总致癌风险数量级在10-5~10-4之间,处于Ⅲ级、Ⅳ级和Ⅴ级风险等级,且Ⅳ级中-高风险占77.78%,表明致癌风险偏高,超过可接受水平,具有较高的负面效应,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应采取一定的安全应对措施,致癌风险表现为As、Ni>Cr>Pb。各点的总非致癌危害商均大于1,对儿童和成人均会造成非致癌健康危害,F-、Mn、As、Fe和NO3--N为非致癌风险的来源。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致癌风险表现为敏感用地>非敏感用地,且饮水摄入途径为引起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3)研究区地下水的脆弱性指数DI范围为4.52~6.43,除个别区域处于Ⅳ级较高脆弱性水平,整体脆弱性处于Ⅲ级中等脆弱性水平,且权重较大的地下水埋深为影响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指标。该论文有图23幅,表17个,参考文献1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