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解构:论9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eng1979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颠覆了80年代文学中崇高的知识分子形象,传统的知识分子主体精神也被解构。通过对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变化的根源的追溯,以及对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变化产生的后果的探究,寻找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和精神归宿,确立知识分子作家创作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正>在近年不少的财经新闻报道中,投资理财类新闻已然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头戏,也是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究其原因就在于过去有太多的财经类新闻陷入了“外行看不懂,内行
当今社会系统正处在迅速变化之中,全球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信息量不断激增。人们不仅面对的社会问题和情境更为复杂,而且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我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地方高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尤其是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输送主渠道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日益强烈的市场竞争中,其办学定
菲利普·罗思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他的每部作品在美国文坛上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临近二十世纪末,罗思又发表了他的“美国三部曲”:《美国牧歌》(1997)、《
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区是社会的“全息缩影”,是社会功能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决定:和谐社会建
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与其家庭环境、早年生活、文化传统等三个方面相关 ,其思想内容可归纳为忧民、农夫第一、务本勤民、泽加于民、扶危济困、教子忠厚、画慰劳人等
元词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蒙元时期 ,词风沉郁凄凉、苍劲质朴 ;元代前期 ,南、北词风并行不悖 ;元代后期 ,南、北词风相互渗透 ,趋于典雅。散曲与词互动 ,使部分词带有
方言语音同一时期存在的新老或文白异读、某一字在不同语词中的不同读音,以及不同地区方言之间的读音差异,常常蕴涵着语音系统历时变化的层次。本文试图通过山东方言中所存在
<正> 2004年1月7日,广州《足球》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署名广哲》,文章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因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生平事迹史书无可稽考,据林忆《伤寒序》引甘伯宗《名医录》云:张仲景(推测约生于公元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