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没有使这一假说得到统一的确认,甚至还对这一假说的技术方法产生质疑。但是,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蕴涵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为其做出更加广泛细致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整体上的快速增长,同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解释经济随时间的增长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得到有效的结论。本文主要研究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预测的绝对收敛、或条件收敛现象。即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基本假设下,新古典增长模型预言落后地区由于资本相对稀缺,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将会相对较慢。借助于分析收敛的基本理论框架,本文利用1970——2004年的省际数据对中国改革前后的地区收敛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的基本研究结论包括:①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即并不存在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赶超。相反,还存在着地区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②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条件β收敛。即在控制住储蓄率、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力度等相关变量后,我们依然没有发现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证据。③但是本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的证据。“俱乐部收敛”现象的存在有着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表明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存在绝对收敛的现象。即在三大区域内部,越穷的省份经济增长相对越快,而相对较为富裕的省份经济增长相对较慢。这一结果意味着在各个区域内部存在着一个经济趋同的趋势;其次,各个俱乐部之间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趋同的迹象,反而表现出穷省越穷、富省越富的现象。利用基本的计量分析表明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强度是这种俱乐部收敛的主要原因。那些具有比较低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较大的对外开放力度的地区,其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率也会相应较快。最后文章根据收敛机制的基本结论提出一些针对缩小地区差距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