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没有使这一假说得到统一的确认,甚至还对这一假说的技术方法产生质疑。但是,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蕴涵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为其做出更加广泛细致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整体上的快速增长,同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解释经济随时间的增长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得到有效的结论。本文主要研究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预测的绝对收敛、或条件收敛现象。即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基本假设下,新古典增长模型预言落后地区由于资本相对稀缺,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将会相对较慢。借助于分析收敛的基本理论框架,本文利用1970——2004年的省际数据对中国改革前后的地区收敛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的基本研究结论包括:①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即并不存在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赶超。相反,还存在着地区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②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条件β收敛。即在控制住储蓄率、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力度等相关变量后,我们依然没有发现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证据。③但是本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的证据。“俱乐部收敛”现象的存在有着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表明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存在绝对收敛的现象。即在三大区域内部,越穷的省份经济增长相对越快,而相对较为富裕的省份经济增长相对较慢。这一结果意味着在各个区域内部存在着一个经济趋同的趋势;其次,各个俱乐部之间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趋同的迹象,反而表现出穷省越穷、富省越富的现象。利用基本的计量分析表明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强度是这种俱乐部收敛的主要原因。那些具有比较低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较大的对外开放力度的地区,其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率也会相应较快。最后文章根据收敛机制的基本结论提出一些针对缩小地区差距的相应对策。
其他文献
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尤其是1998年分房制度取消、住房补贴货币化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它的高资金需求促进了房地产信贷业务的产生与发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和房地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房地产信贷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撑了以高杠杆为特征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近些年,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M2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近日,胡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0胡润百富榜》。从榜单上看,中国大陆地区百亿富豪97人,10亿富豪1363人。  65岁的娃哈哈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成为中国首富,他拥有120亿美元资产。53岁的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成为中国女首富,拥有资产56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拥有女富豪最多的国家。在世界20位女富豪中,有11位是来自中国。  据报道,中国妇女是世界上最富雄心的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