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是整个城市发展的纽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此外,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汽车产业,这也推动了私人交通的发展,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已经被公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早就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并提出了“公交优先”的战略;但事实上,与国外大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相差甚远,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也远远落后于私人汽车的快速增长。本文中,在分析了城市道路资源作为稀缺的公共资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私人交通的快速发展必将挤占本属于公共交通的道路资源,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处于竞争对立的关系。那么,地方政府如何在有限的道路资源基础上协调好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这种竞争对立的关系。传统的政府治理一直致力于从被动的客体出发来寻求治理措施,从而使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陷入“治理—缓解—爆发—再治理”恶性循环的怪圈,没有找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之路。笔者认为,传统治理中“政府失灵”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道路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特性而采取对应的措施。本文引用“公地悲剧”来解释当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提出政府协调好城市交通中相关主体的利益,并将他们纳入到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中来,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城市交通拥堵多中心治理主体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