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电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它由机械工业和电子信息工业中某些行业组成。具体包括普通机械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它计量器具制造业。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适用的先进技术设备,为人民生活提供物美价廉的机电仪器产品,为国防和军工生产提供有关专用设备、仪器和配套产品。近年来我国机电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整体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总产值和资产总计占全部工业的比例在25%左右、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的27%~30%、产品出口额占总额的40%以上。但是,机电工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总量依然供过于求,生产集中化程度低;重复建设严重,整体经济效益较差;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售后服务滞后,市场开拓能力弱;资金投入和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出口市场流向过于集中。 基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在全部出口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特专题阐述出口现状并展望未来,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引导出口,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当前,机电工业出口形势良好,连续七年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像船舶、计算机零部件、高档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机电类产品的进口结构也日趋合理。本文通过建立平滑指数模型预测,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将达到1975.7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3916.34亿美元的50.45%。 面对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浪潮冲击,面对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步骤的实施及加入WTO,机电工业将直面全球大市场,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 近年来,国外机电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趋势是:产品加工精密化、效率化;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不断涌现;节能环保型机电产品加快发展;企业组织向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发展;进出口产品结构合理,以高尖端产品为主;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本文以德国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 与国外先进同业相比,我国机电工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低附加值产品过剩、高科技产品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研发费用不足,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国产机电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跨国经营能力不强,出日率低,劳动生产率低。 通过提出发展思路、建立模型分析,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建议如下:加大投资、增加资产总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自主创新结合,实现机电工业跨越式成长;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利用外资,发展“三资”机电企业;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井重组步伐,提高经济效益;产品实行多元化、品牌化、市场多元化战略;仔细研究、充分利用WTO规则;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