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虽然国内乳制品未爆发大规模的质量危机,但多品牌质量问题引起的信任危机重创了企业信任。从消费市场低迷,进口依存度加大和行业竞争加剧等现象可以看出,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虽然国内乳制品未爆发大规模的质量危机,但多品牌质量问题引起的信任危机重创了企业信任。从消费市场低迷,进口依存度加大和行业竞争加剧等现象可以看出,乳品企业信任危机并没有随着质量危机一起消除,而是继续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也让整个乳品行业未来发展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乳制品企业信任修复对于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信任机制为起点,通过行业现象全方位剖析乳制品企业信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评估问题因素影响信任修复的程度,以及从理念和策略角度进行信任修复的对策研究。文章围绕信任机制内交往过程、信息传递、威慑和共识四个环节深刻分析乳制品企业信任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索阻碍乳制品企业信任恢复和提升的真实原因,以及信任修复的对策研究。本文得到如下四点研究结论:在剖析乳制品企业信任机制的基础上,发现机制内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交往过程中存在增值环节与分配环节的不匹配、关系网络松散的问题,信息传递中存在企业质量保证与消费者无法验证的矛盾、供应链各环节交流不畅的问题,威慑中存在质疑行政监管的有效性、协会难以约束行业的问题,共识中存在价值观和情感差异的问题。文章借助博弈理论中相关模型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理论论述,归纳出四点成因:竞争力的不对等、质量信号未能识别、制度缺陷以及企业未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本文以实证的方式,对乳制品企业信任机制的合理性和问题成因的真实性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托因子分析得到信任机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和问题成因对其影响程度。在融合东西方管理学中“三为”思想、治生理论和信任修复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本文理论框架,并从理念和策略两个角度对信任机制进行修复。本文对乳制品企业信任机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丰富和发展了东方管理学在信任问题上的研究。同时,信任修复策略的提出,为企业提升信任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完善乳制品企业信任机制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实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沿用至今,该政策规定男职工60周岁退休,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周岁,是依据建国后的人均预期寿命以及那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
在票据发展的早期,其功能主要是汇兑、支付、结算、信用等,融资功能尚未被完全开发出来。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以支付为主的票据功能无法满足发达商品交易的需求。商人便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票据的支付与信用功能衍生出了票据的融资属性,并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了票据的融资功能。融资功能的诞生解决的商人们交易时繁杂的程序,逐渐被更多的人所使用,并传至今日。可在我国,票据融资功能却受诸多因素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其终端设备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迅速普及。服装移动网络购物作为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分类,因其相对于传统PC端网络购物所具有的时间空间优势,为消费者提
在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一大主体成员,其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关乎相当一部分社会公民的整体利益,
抗冲共聚聚丙烯(Impact polypropylene copolymer,IPC)因其特殊的两步法合成工艺,在保留了均聚聚丙烯高模量的同时还拥有了较高的常温和低温冲击韧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活动呈现活跃状态,大量企业诞生。众多企业在面临公司债务时,公司执掌者与股东们往往会为公司债务承担担保责任,一旦公司面临破产时其往往承担着因破产遗留的大量债务负担,造成债务勾连不清,大量企业因此面临着破产压力时应退不退。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缺失的影响。自2019年7月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以来,部分地方法院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各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深度融合的各经济体之间逐渐趋于整体化,国际投资活动由此也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中国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投资,尤其是近几年,中国一直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没有动摇,并且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加强沿线各国的区域合作和经济交流,顺应当下世界经济所展现出的新变化、新
随着国家对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视,新三板火爆逐渐超过预期。2013年扩容后挂牌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至目前的7500多家,2016年新三板正式进入分层管理时代。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
随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在消费者的推动下,O2O服装零售模式崭露头角,很多服装企业嗅到O2O服装模式即将带来的销量及利益,纷纷投身转型行列,然而很多企业并不知,O2O并不是简单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废弃物大量产生。然而,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确很低,目前还不足10%。同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能耗多、成本高、环境二次污染、再生产品性能不高、推广难、技术不成熟、综合利用企业生产不规范及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本文提出构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评价体系。本文首先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了界定,分析其特点,介绍其组成成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