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青少年和儿童脊柱畸形最常见的类型。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理论来阐述侧凸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也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哪种类型的侧凸会进行性加重,因此侧凸不断加重的患者的治疗往往被忽略和耽搁,以至造成严重的脊柱畸形,这种畸形最终将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受损,少数甚至夭折。AIS的病因学研究覆盖了多个领域:从不同动物模型到AIS病人的血及活体标本的组织学、免疫荧光、遗传及分子生物领域的研究,再到AIS患者的影像学、激素、神经学研究等等。但是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互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近年来,学者们倾向于认为AIS的结缔组织异常和肌肉异常等改变更可能是既发改变,而非原发病因。随着对AIS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AIS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为了病因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当前AIS的遗传学研究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沿袭了单基因病的研究模式,在研究AIS这一多基因复杂疾病时存在着缺陷,不同研究所得的结果互不支持,且难以重复,因此也就有必要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手段来进行AIS的遗传病因研究。
研究目的:
1、明确AIS候选基因(CALM1基因和GHR基因)在AIS发病机制中发挥的效应,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可能AIS病因学假说。
2、揭示各候选基因多态性与AIS危险因素是否存在交互效应和基因-基因交互效应。
3、探讨筛选所得阳性基因多态性与AIS临床PUMC分型有无关联,期望在基因水平进一步丰富PUMC分型的内容。
研究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严格诊断标准入选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同时收集相应的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样本。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根据侯选基因的SNP位点设计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使用关联分析、多位点联合分析的方法将所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多态性分布差异,并进一步研究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论:
1、CALM1基因启动子区的-16C>T位点CC基因型可能是AIS的易感基因之一。它引起的钙调蛋白转录增加可能是AIS患者CAM水平上升的原因之一。
2、GHR基因的I526L位点的纯合基因型可能与AIS易感性相关。其多态性可能会影响GH/GHR/IGF-1轴的信号传递过程,从而产生三方面效应:①GH水平反馈性升高,从而引起发育高峰前移;②骨骼的生长发育受到“微调”,参与AIS的发生;③骨密度降低。
3、GHR基因I526L位点的纯合基因型(记为PP)与褪黑素受体基因1Brs1562444位点的纯合基因型(记为GG)组合(记为PPGG)为AIS的可疑易感基因组合。
4、母亲的生育年龄过晚,有可能与AIS的易感基因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