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核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治参与衍生出一种新的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文化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受众群体,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其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但同时也面临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存在非理性、无序甚至群体极化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传统的政治参与理论为基础,结合网络政治参与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伦理学多学科视域的方法,运用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研究”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就培育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提出对策建议。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包含六大构成要素: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政治信息获取能力、网络政治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网络政治思考力、政治诉求网络表达力、网络政治影响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能动性、可塑性、交互性、层次性。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本项研究发现:互联网环境下,目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践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政府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角色的缺失,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落后缺失,家庭经济文化环境的不足,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大学生个体自身能力素养的不足等都会导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缺失。文章的重点部分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培育的路径。基于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从加强党的领导,引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正确的政治方向;加速推进“电子政府”建设,构建畅通的网络政治参与平台;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打下坚实基础;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环境;大学生个体自育,提升大学生自身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素质这六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形成合力,培育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