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在动脉瘤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中的早期临床预测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3~14 d内行磁共振3D ASL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将所有aSAH患者自然分为DCI组和非DCI组,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10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将全部病例原始数据导入GE MR ADW4.6工作站进行移动校正及降噪处理后,利用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依据脑血管供血区,同时结合伪彩图显示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区定义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测定相应区域的灌注参数值。3、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0例a SAH患者中,11例发生了DCI,19例未发生DCI,aSAH后DCI的发生率为36.7%,DCI患者早期临床危重状态(Fisher3~4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DCI组。2、DCI组、非DC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程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统计量为17.540,P=0.000)。aSAH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程度与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55,P=0.000)。aSAH后早期脑血流灌注(early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CBF)明显减低的患者,发生DCI的风险会明显增加。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流灌注减低程度(OR,0.453;95%CI,0.236~0.866;P 0.017)、改良Fisher分级(OR,0.127;95%CI,0.028~0.567;P 0.007)与DCI的发生显著相关,是DCI的危险因素。4、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ptor operation,ROC)曲线说明CBF值对DCI的预测价值尚不能确定,而CBF比值和A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0.9,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对DCI早期诊断价值较高。结论:磁共振3D ASL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是目前常规脑灌注技术的有效补充,对DC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aSAH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