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针对如何改变民办医学院校中实验教学之“实验”图有虚名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实验室及实验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实验方法的变革、师资队伍的优化及建立较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以期最终达到社会对高校教科研的要求。论文以河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所民办医学院(黄河科技医学院医学教学部、树青医学院)的实验教学课及物理诊断试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为主要研究对象,设4个临床医学专业班。两所民办学院的临床1班为实验班,采用改革后实验教学形式而临床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期末通过对两个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对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从而获得实验教学真实的重要参考意见。笔者在学期末向参与本次实验改革实践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大多数学生(89.8%)对本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评价很好,84.8%认为在他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协作等方面有所提高。从实验综合考核成绩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合格率100%,其中优秀84.7%,成绩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调查结果表明,比较宽裕的实验资金是实验教学的物质保障;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智力支持;实验室管理制度变革是实验回归其本义的制度保障;新的、综合性的实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据此,论文提出几点建议:1.地方政府应给与民办医学院校资金及政策上的支持,使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在公平的环境下良性竞争,促进民办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2.进一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策略,保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3.广泛筹措和积累资金,为实验教学提供物质保障。4.加强实验室管理,探索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设计探究性的实验内容,为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科研素质搭建平台。6.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建立完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7.搭建和完善医学科研平台,使民办医学院校的实验中心从教学型向科研型转变,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