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属于第三代棘白菌素类半合成抗真菌药物,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耐药性好等优良特性,被誉为抗真菌类药物中的“王牌药物”。棘白菌素B(Echinocandin B,ECB)是合成阿尼芬净的前体化合物,由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菌株发酵获得。本论文主要针对原始菌株发酵产量低,稳定性不高等问题,以实验室保藏的构巢曲霉ZJB0817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复合诱变选育技术,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并对高产菌株进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以构巢曲霉ZJB081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氯化锂和亚硝酸钠诱变技术选育ECB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在摇瓶培养实验中,突变菌株ULN-59的最高产量可达到1583.1 mg/1,是原始菌株(750.8 mg/1)的2.1倍。经5次传代实验表明,ULN-59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能。对突变菌株ULN-59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最适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ULN-59斜面最适培养时间是13-15 d(24℃,PDA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4°C,种子最适培养时间是48 h。菌株ULN-59最适的复合碳源是甘露醇和甘油;最适的复合氮源是黄豆饼粉和蛋白胨。初步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甘露醇90 g/1,甘油10g/l,黄豆饼粉64.2 g/l,蛋白胨25.8 g/l,氯化钙添0.5 g/l,硫酸锰0.2 g/l,番茄粉1.5 g/l,L-鸟氨酸4g/l,磷酸氢二钾,20g/l,在培养基条件下ECB产量达到1952.6 mg/1,是优化前的1.2倍。采用部分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上述培养基主要组分对ECB产量的影响显著性。结果发现,蛋白胨、氯化钙、L-鸟氨酸和甘露醇对ECB产量影响是显著的(p<0.01);进一步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其配比进行优化,并进行响应面回归。结果表明,蛋白胨与磷酸氢二钾,蛋白胨与甘露醇,蛋白胨与L-鸟氨酸之间对ECB产量的交互影响是显著的(p<0.01);蛋白胨、甘露醇、磷酸氢二钾和L-鸟氨酸的优化浓度分别为8.6 g/l、97.3 g/l、8.4 g/l和5.3 g/l,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ECB产量达到2277.2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