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军东征”看199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心态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初,文学作品加入市场经济浪潮,制造出一系列畅销文学,“陕军东征”、“布老虎”系列、“长篇热”等都是代表。文学作品的畅销背后有复杂原因,特别是在当时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复杂历史情境中,更显得有研究意义。而作为文学创作者、推动者的各方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的辗转、追寻,对自我身份的质疑、焦虑和重新定位、自我构建,在其中所体现出的心态变化,对文学的走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陕军东征”这一典型案例,参考布尔迪厄关于文学场域的理论,分析文学生产机制中各方势力的相互作用,尤其要仔细分析作为关键因素的知识分子心态的转变以及在文学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考察市场经济通过各个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在考察中,笔者力求还原历史情境,客观、真实地评析“陕军东征”这一文学现象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九十年代的畅销文学并不是个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曾经多次出现文学作品畅销的现象。但是,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畅销却具有特殊性——市场运作。中国政府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调整发展策略,将经济发展放在国家政策的首位,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转型,促进全民发展经济。经济浪潮对原本就贫寒的写作者是一种吸引,而政府政策中关于取消对出版单位的补贴和版税制度的实施,成为广大知识分子加入市场竞争的直接推动力,影响了出版者、写作者对作品的考量态度。“陕军东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开始就带有了市场化的味道。写作者出于对读者欢迎度的考虑,对作品内容和写作方法对做了调整;出版者面对销量、经济效益的压力,对出版作品有了挑选新标准,并在销售中发挥了助推作用。虽然“陕军”作品得到了普通读者的追捧,在评论界的反响却是复杂的。针对畅销文学的市场化运作和性描写内容,文艺评论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引发了集体大讨论——“人文精神大讨论”。在此,众人争论的焦点已经不仅仅是文学的走向问题,更牵涉到一个知识分子更为关心的、更具有切身利益的问题:知识分子该何去何从?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和争论,是对知识分子身份和自我认同的重新建构,其中展现出的知识分子心态变化,为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对知识分子在此时心态转变的研究,可以为九十年代文学以及当前文学发展给出一种解释的可能。笔者认为,对“陕军东征”等畅销文学作品,不应简单地用“堕落”、“合谋”等具有强烈贬抑性词语下定论,也不应过分抬高其地位,此类文学现象的出现是知识分子在当时情况下的选择,而此类现象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还有待长期观察。知识分子在此期间所表现出的无奈、挣扎以及此后的不同选择,也是中国文学走向今天雅、俗文学或者说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分裂的起点,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灰空间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产生,在此之前“灰空间”的设计手法早已经在中国古典园林和建筑中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居住形式也出现了改变。黑川纪章认为:“这种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进展迅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胰腺癌是一种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极其复杂,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众
《刘公嘉话录》是唐代笔记小说中价值较为突出的一种,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史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资料,因此有必要对它做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文作了以下工作:一、韦绚行年考订。
文章分析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会减少企业早期的现金流出等优点,论述了我国税法对加速折旧的规定,以及近期国务院对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完善,最后用实例分析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加
目的:分析急诊检验中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接受急症检验的胸痛患者71例,随机分为分析组(n=36)与常规组(n=35)。均抽取血清样品,分析组应用DXI800全自动
如今,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上主要大国都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产业,纷纷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
高中历史教学中大胆深化双自主教学教改活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
“大卫·霍克尼式”拼贴作品的空间重塑法成功地与观赏者建立起了情感信任,并引导观赏者游走于作品之中,而当前公共性壁画往往缺乏这样的互动性,使其与观赏者之间产生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