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现阶段肥胖人群日趋增多,肥胖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危害。现有的治疗肥胖的方法,因为副作用多而不被推崇使用。中药方剂,因为药物巧妙地配伍关系,搭配使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避免单一药物的偏性副作用,同时因为多种药物共同使用,所以可以多靶点全方位对疾病进行治疗,因此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研究目的:探索中药组方对肥胖小鼠的肠道功能改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的肠道功能来影响小鼠的糖脂代谢研究方法:领取4周龄左右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进行分笼喂养。在小鼠喂养的第一周先进行普通饲料喂养,从第二周开始,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高脂对照组小鼠进行高脂饲料喂养,空白对照组进行普通饲料喂养。在小鼠喂养8周后开始进行药物处理,期间不更换小鼠饲料类型。其中中药组方高剂量组药物浓度为(26g·kg-1·day-1)(HHF),中剂量组药物浓度为(13g·kg-1·day-1)(MHF),低剂量组药物浓度为(6.5g·kg-1·day-1)组(LHF),高脂对照组(HF)和空白对照组(Con)小鼠每天灌服0.9%的生理盐水。1、给药期间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以此来观察不同剂量组的药物疗效。2、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实验检测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IL-10、IL-6、SOD、GLP-1、Ghrelin、5-HT2c、Tph1、Tph2、Occludin和ZO-1基因的表达情况。3、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肌肉和脂肪组织的P-AKT,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情况。4、通过Power Lab多导生理记录仪来检测各组小鼠的小肠运动功能。5、通过ELISA-kit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GLP-1、5-HT、IL-10、IL-6、ZO-1的蛋白表达水平。6、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16S测序,检测给药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和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并进行菌群恢复,观察小鼠表型变化。研究结果:1、中药组方可以改善肥胖小鼠的表型。用三种剂量的药物进行灌胃,发现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小鼠体重都有明显下降且差距不大,低剂量组药物小鼠体重下降不明显,考虑到高剂量药物可能会对小鼠产生毒副作用,最终我们选择了中剂量组药物进行后续的实验。通过两周的灌胃给药,可以明显看出HF Med组小鼠体重与HF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肌肉与脂肪P-AKT蛋白的表达量与HF组相比,也有上调(P<0.05)。2、中药组方影响胃肠道内分泌肽的分泌。HF Med组小鼠的小肠和结肠的GLP-1、CCK、PYY的表达量与HF组相比,均有升高(P<0.05)。HF Med组小鼠的血清中GLP-1的表达与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m 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均是HF Med组高于HF组(P<0.05)。3、HF Med组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IL-6的m RNA的表达低于HF组(P<0.05),IL-10和SOD的m RNA的表达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小肠和结肠的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的IL-10、IL-6和ZO-1的血清学水平和小鼠小肠与结肠组织的m RNA的结果具有一致性。4、HF Med组小鼠小肠和结肠组织的Tph1的m RNA的表达低于HF组(P<0.05),Tph2和5-HT2c m RNA的表达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5-HT的血清学表达水平均高于HF组(P<0.05)。HF Med组小鼠小肠的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都高于HF组(P<0.05)。5、肠道菌群16s测序结果显示,HF Med组与HF组小鼠相比,HF Med组小鼠粪便中瘤胃球菌较对照组有升高(P<0.05),脱硫弧菌的数量较对照组有下降(P<0.05)。研究结论:1、中药组方能够改变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表型,使小鼠体重减轻,肝脏脂滴减少,同时还可以上调小鼠与食欲相关的内分泌肽的分泌,恢复肠道功能,对食欲中枢可能起到负反馈的作用。2、中药组方能够使小鼠小肠和结肠的炎症因子降低,提高其抗炎能力,同时恢复小鼠肠道的屏障功能和肠道运动功能。3、中药组方可以改变高脂小鼠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的比例,在菌群恢复后也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小肠和结肠GLP-1和Occludin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