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半径不到二百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并存着香港、广州、深圳、澳门及珠海五个机场(简称A5[1]),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造成各个机场间的布局及发展欠缺默契和协调,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澳门国际机场在硬件上被公认是五个机场中最为弱小的,近年来随着澳门经济的发展,澳门国际机场的客、货量皆取得了不俗的增长,但随着各机场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未来两岸直接“三通”的必然趋势,这些元素定将影响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两岸“间接直航”中介角色的澳门机场。面对挑战和竞争,澳门机场将如何自处?本文透过研究当今世界上国际机场的现状和发展情势,再分析珠三角区域5 大机场的现状及竞争现状,试图找出一个适合澳门国际机场未来发展的、可行的发展战略。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澳门国际机场必须重新定位,在力争转型为目的地机场的同时,也应该从两岸中转的角色逐渐转型为连接中国和欧、美国家尤其是葡语国家的中转站。而澳门机场未来的发展目标则是成为亚太地区低成本航空枢纽、亚洲私人公务机中心。
未来机场的竞争是机场群对机场群的竞争。机场联盟化的趋势定将势不可当,综观珠三角五大机场,香港及广州无论在软件及硬件上都已具备中枢机场的条件,故笔者认为:A5有必要实行以广州、香港机场为两极,成立双枢纽机场集群。共同构筑珠三角“A5机场群”,通过协商及因应自身的条件,明确定位、减少内耗、协同作战,以整个珠三角机场群去跟其它全球性机场群竞争。同时应加快A5机场间水上快速通道的连接,使客、货能在A5各机场间快速转运,届时将改变珠三角航空客、货运只依靠陆路运输的单一模式,使各个机场间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