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酉时针刺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为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拓展时间医学的临床运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四川省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及针灸科门诊患者,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心肾不交型辩证标准,年龄为18-70岁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酉时针刺治疗组30例、他时针刺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三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心肾不交证型量表评分,入睡时间记录表记录入睡情况改变来评定研究对象病情变化。结果:①基线分析: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病程情况经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②治疗后两组间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57.14%;对照组痊愈率31.03%。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结果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治疗后对两组各项睡眠因子进行对比,经秩和检验,入睡时间、日间功能2项睡眠因子,P<0.05,两组间各项睡眠因子减分率对比,经秩和检验,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两组入睡困难首次改善治疗次数对比: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疗程对比入睡时间≤30min的次数,第一疗程两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疗程两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治疗后3个月随访分析:治疗组入睡困难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PSQI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酉时针刺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心肾不交型不寐,能在更少的治疗次数下改善患者入睡困难的症状,并且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包括入睡时间、睡眠率、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四项因子)、中医心肾不交证候及三月后随访入睡困难的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临床疗效,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