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含钒石煤的绿色提钒工艺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e5n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石煤中钒的储量占钒总储量的比重大,随着钒的消费市场日益壮大,应该加大对含钒石煤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提钒工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效率低。因此,研究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绿色提钒工艺对开发利用含钒石煤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本论文以重庆市巫溪的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含钒石煤夹矸矿样和含钒石煤矿样,采用钙化焙烧的方法,避免污染环境且能提高钒的浸出率。含钒石煤夹矸矿样采用钙化焙烧-酸浸工艺,用氧化钙做含钙添加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焙烧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焙烧时间、硫酸浓度,影响最小的是浸出时间;含钒石煤夹矸矿样钙化焙烧-硫酸浸出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950℃,焙烧时间4h,硫酸浓度40%,浸出时间6h。在该条件下,含钒石煤夹矸矿样钒的浸出率为85.48%。含钒石煤矿样采用钙化焙烧-氯酸钠助浸提钒工艺。含钒石煤矿样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添加剂氧化钙的量,焙烧时间影响相对较小。在氯酸钠酸浸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钒浸出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氯酸钠添加量、液固比、浸出时间,硫酸浓度。实验得到含钒石煤钙化焙烧-氯酸钠助浸提钒工艺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氧化钙添加量为45%,焙烧温度为950℃,焙烧时间为4h,氯酸钠用量16%,硫酸浓度30%,液固比3.5:1,浸出时间4h。助浸剂氯酸钠的加入可以使钒的浸出率进一步提高,在较优氯酸钠-酸浸工艺条件下浸出后,含钒石煤矿样钒浸出率为98.45%。钒的分离和提纯采用萃取-反萃-酸性铵盐沉钒工艺。萃取实验中,选择有机相组成10%P204+5%TBP+85%磺化煤油作为萃取体系。经过单级萃取实验,得到该萃取体系的较优萃取条件,萃原液的初始pH值为2.3±0.05,相比O/A=1/1,振荡混合时间为10min,单级萃取率可达到79%。实验采用多级逆流萃取的方式,并用分液漏斗模拟逆流萃取过程。经过克雷姆塞方程式计算,确定逆流萃取级数为五级。反萃实验中,选择稀硫酸作为反萃剂。单级反萃较优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为1.5mol/L,相比O/A=5/1,振荡时间为12min。负载有机相经过三级逆流反萃取后,钒由有机相转移到水相中,溶液呈蓝色。沉钒制钒过程采用酸性铵盐沉钒法得到红色的多钒酸铵沉淀。沉淀经过滤,多次洗涤,干燥后,在550℃马弗炉内煅烧2h,得到V2O5产品,纯度可达到98.92%,产品质量可达到五氧化二钒国家标准(GB3283-87)冶金98标准。
其他文献
论文源于“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松软突出煤层钻进成孔技术与装备”(课题号:2011ZX05041-002),该课题旨在研制适用于松软煤层长钻孔施工的大功率、大扭矩和高转速全液
探究了不同浓度溶浸液对土柱渗透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原因,利用赣州定南某稀土矿进行室内重塑原状土,分别使用5%硫酸铵、2%硫酸铵、清水对土柱进行为期21天的浸矿,得到渗透性变
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矿山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以及时频分析理论进行了介绍,并根据现场试验参数对微地震信号时频分析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泸沽铁
目前,针对重载夹持机构承载能力的研究只局限于分析个别因素对其影响,并未系统的评价夹钳承载能力,因此各影响因素对夹钳承载能力的影响权重不分明。这就使得设计者无法找出
工业生产中,齿轮、轴承、活塞等机械中,其相对运动表面间大部分依靠润滑油来降低摩擦和磨损,合适的油膜厚度是机械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传统测量油膜厚度的方法是基于电学和光学原理,但是由于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因此,较之利用超声反射系数法测量油膜厚度具有很多优点。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建立了超声反射系数与油膜厚度的关系,并证明了超声反射系数法测量油膜厚度的可行性、
我国每年煤矿井下瓦斯治理钻孔工程量巨大,目前几乎所有的煤矿都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丈量方法标定开孔方位角和倾斜角,操作程序相当繁琐,稳钻时间长,精度低。新的测量技术还处于初
磨矿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就矿山行业选矿生产而言,磨矿是物料粒度准备作业,其产物粒度组成显著影响后续选别作业的效率和选矿厂的经济技术指标,调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