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建立兔肝癌模型,将纳米炭注射液应用到兔肝癌模型中,研究术中纳米炭注射液对肝癌淋巴引流示踪的效果,探讨纳米炭注射液肿瘤淋巴结示踪对肝癌根治手术的价值,探索提高肝癌临床治疗水平的新方法。
方法:选用VX2细胞株,采用开腹腹腔种植法制作兔肝癌模型,模拟临床人体肝癌。2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亚甲蓝组,另一组为纳米碳组,每组各10例,观察两组肝癌的淋巴示踪效果。两组均切除兔肝癌,清扫局部淋巴结,获取实验标本。记录清扫淋巴结数量和位置,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肝脏的周围淋巴结转移癌的个数、两种术中示踪剂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示踪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亚甲蓝组共检出淋巴结40枚,其中染色淋巴结14枚,平均检出个数1.40±0.70枚,未染色26枚,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癌转移为12枚,无转移为28枚。染色淋巴结有癌转移10枚,染色淋巴结无癌转移4枚,淋巴结无染色有癌转移2枚,淋巴结无染色也无癌转移24枚,准确性85%。
纳米炭组共检出淋巴结39枚,其中染色淋巴结17枚,平均检出个数1.70±0.95枚,未染色22枚,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癌转移为16枚,无转移为23枚。染色淋巴结有癌转移14枚,染色淋巴结无癌转移3枚,淋巴结无染色有癌转移2枚,淋巴结无染色也无癌转移20枚,准确性87.2%(34/39)。
本实验在两组实验动物中,兔肝脏周围最多发现6枚淋巴结,最少为2枚。染色淋巴结的发现部位以肝胃韧带、肝总动脉旁、胃左动脉旁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淋巴结多见。亚甲蓝组淋巴结清扫较为困难,注射亚甲蓝后,发现淋巴结多隐匿在片状蓝染的脂肪组织中,发现和清扫淋巴结费时费力。纳米炭组在注射纳米炭后,淋巴结呈现黑色,淋巴结周围脂肪组织无染色,黑染的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对比强烈,容易被发现,清扫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少数淋巴结旁可见黑色丝状染色,考虑为淋巴管染色。
分析两种不同染色方法对兔肝癌淋巴结的检出率,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淋巴结检出个数,淋巴结染色时间,淋巴结褪色时间等共11个指标,结果发现在淋巴结染色时间上,纳米炭组为100.50±29.92秒,亚甲蓝组为11.20±4.18秒,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褪色时间的对比,纳米炭组为2.22±0.74h,亚甲蓝组为1.63±0.54h,纳米炭组较亚甲蓝组时间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8)。其它指标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兔肝癌模型行肝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应用纳米炭注射液和亚甲蓝注射液对肝癌及淋巴引流具有明显的示踪作用,降低手术清扫的复杂性和危险性,避免传统手术中淋巴结清扫过程的盲目性,能有效降低术后转移淋巴结的残留。能更加安全、便利、快速、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淋巴结的残留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