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发展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初,为了打破“文学工具论”这一僵化的文学本质观念,一些学者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吸收苏联文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有益成分,提出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意识形态论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被多数学者接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赞同此理论的学者们认为审美意识形态论强调文学的审美性,对前一时期僵化的文学观念进行了纠正,具有很大的时代意义,并且肯定它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所做出的贡献。质疑的声音则主要集中在文学是意识形式还是意识形态、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对文学审美性的强调导致审美主义倾向等问题上。论争意味着学术氛围的正常和学术研究的进展,经过学者们的不断讨论,不仅审美意识形态论得到了完善,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本文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展进行研究,意在描述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观念变化和文学理论发展的轨迹,以期在文学本质的探寻上引发更深入、更开阔的思考。本文在第一章梳理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产生的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即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时代针对性和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历史继承性。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在新时期改革文学观念的迫切需要下应运而生的,这一文学观念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外,还借鉴了苏联文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益成果,以及吸收了新时期初期的审美反映理论。其次在第二章中对审美意识形态论进行历时性考察。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分为萌芽期、探索期以及成熟期三个阶段,围绕“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此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审美意识形态论者是如何看待此问题,其他学者又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在学者们的赞同与质疑声中,审美意识形态论逐步完善和成熟,也产生了许多有意义的文学本质观点。最后在第三章中对审美意识形态论进行共时性分析。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不仅仅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多理论贡献,其中包括了对文学审美属性的概念化以及改变了人们在研究文学本质时的思考方式,使得文学本质全面化、立体化。另外研究它与以往强调文学工具论的不同,凸显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历史语境贡献。同时分析审美意识形态论对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的处理方式,指出这一理论的历史局限以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在结语部分对文章的正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自己对于新的文学本质问题研究的理解。
其他文献
研究变压器内部电容、介损结构分布,利用介损等效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变换计算原理,不拆除引流线,一次性接线完成变电站核心设备主变的例检试验方法,可减少主变例检2/3的工
随着电力系统架空线路数量的不断增加,架空线路的运行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常规的检测方法很难有效检测出架空线路的故障,并且现有的测量技术大部分基于停电作业,影响检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也是世界各国广泛种植的叶用类蔬菜作物之一。我国每年栽培面积可达90万hm2,在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蓝是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且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特点,育种家主要通过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一代,但自交不亲和的特点使其繁殖需要蕾期人工授粉,不仅效率低、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会因自交不亲和造成结实率低产量少的问题,以上因素都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