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药浴风蛋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证,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体温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探讨药浴风蛋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证的影响,评价其疗效,为小儿外感发热证的治疗提供一个安全、规范、有效的综合性新方法。方法:本课题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儿全部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将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每天治疗1~2次,治疗3天。当患儿腋温T<38.5℃时,治疗组仅予药浴风蛋疗法,对照组仅予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如患儿腋温T≥38.5℃时,两组都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口服,若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后,4小时内仍腋温T≥38.5℃者,可加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的体温,并从第1次治疗后开始记录0.5h、1h、2h、3h、4h、24h、48h、72h时两组患儿的体温,同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观察两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退热药服用情况、72h时退热效果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治疗前体温及治疗前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治疗组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退热药的服用例数,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2h时,治疗组退热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退热有效率为82.5%,P<0.05,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3.分别比较两组患儿自身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总分及各项积分,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治疗,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较治疗前都有所改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体征总分及各项积分,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治疗,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4.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治疗,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药浴风蛋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证有明确的疗效;2.药浴风蛋疗法可缩短退热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并可长时间维持正常体温,增强退热效果;3.药浴风蛋疗法可缓解外感发热证患儿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等症状体征;4.药浴风蛋疗法操作较简单、副作用小,是民间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绿色疗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