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首先简要分析国际银行的经营历史,考察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性,得出银行不良贷款是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的结论。然后,本文将分析我国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的现状。由此引入对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探讨。在这一部分的研究中,探讨了银行的行为理论,贷款与客户管理理论和银行竞争行为理论,并运用我国银行的有关统计数据作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信贷市场的特殊性,为以后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证分析找到了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始根源——银行经营的趋利机制。显然,这也是银行的经营目标。利润与风险永远都是一对矛盾!在这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索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特殊原因,这些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当然经济层面上的原因也是其中之一。随后,本文将分析重点转向不良贷款的管理,分析银行不良贷款与通货膨胀效应之间的关系,揭示不良贷款对国民经济的危害。鉴于国外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已经有很多实践和经验,本文以典型国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处理不良贷款的经验,对我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原则、战略和方案作出系统分析,探讨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及防范措施,并力图在深入分析、客观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案,并对我国的现实选择——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不良贷款进行论述,详细说明了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职能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具体操作方案。最后,论文对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贷款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主要包括: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除了资产管理公司之外其他化解不良贷款的方法;如何借鉴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实行“债转股”的“冷”思考;探索性的提出了在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全新模式;银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的发生,并从整个宏观经济的层面提出了解决不良贷款的国民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