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暴力、亲子关系恶劣、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等现象的出现,使家庭与家庭教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父母作为家庭中起主导作用的成员,应该怎样发挥作用应对这些问题,使子女健康成长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心理医师阿德勒(A·Adler)及其同事提出了一个观念,即家长想要发挥其在家庭中的效能,也应该同儿童一样接受教育,到了现在,这种家长教育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家长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家庭中发挥的效能很低,这就决定了他们是最需要获得家长教育的群体之一,也是家长教育最应该关注的对象之一。但是,农民工经济条件大多不佳,使他们无法从市场中购买所需的教育,文化素养普遍也较低,令他们难以理解学校为大多数家长提供的教育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益组织作为一种新的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开始尝试解决农民工家长所面对的这种现实困境。家长教育与家庭生活联系紧密的特质决定了它的进行需要深度的交互行为,是一种较为耗费资源的活动,并非所有机构都适合实施。而公益组织在市场失灵、合约失灵、第三方管理以及教育公共治理等理论的指导之下,却有提供这样深度交互行为的可能性。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某公益组织Z协会的家长教育实践活动为例,对这种较新的家长教育开展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农民工问题这一大背景,说明了该群体对家长教育的需求,并对公益组织介入家长教育这一领域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Z协会这一公益组织的一次尝试性家长教育活动作为切入点,描述了整个活动开展的状况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梳理出了活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活动反映出的开展家长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则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后续活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