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媒结晶法是氨苄西林钠等头孢类钠盐抗生素生产的常用方法。在以异辛酸钠为成盐剂的溶媒结晶法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异辛酸盐的结晶母液。目前,国内企业对结晶母液的回收工艺中仅包含溶媒的回收,对于溶媒回收后的废料通常采用填埋法或焚烧法处理,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对氨苄西林钠生产废料中的异辛酸盐进行分离回收,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提出了从溶媒结晶法氨苄西林钠生产废料中回收异辛酸钠的工艺方法,并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分别对回收工艺中的加酸酸化过程、减压精馏过程及异辛酸钠合成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酸种类和废料pH值对异辛酸粗品纯度的影响,确定了酸化过程所用的酸与废料pH值;探讨了减压精馏过程塔顶压强和回流比对异辛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确定了精馏操作压力和回流比。考察了碱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率对异辛酸钠合成过程中异辛酸转化率和异辛酸钠纯度的影响,得到了较优反应条件,所得异辛酸钠纯度可达97.66%。对工艺分离回收前后的废料进行了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发现,经本工艺处理后排放的废料其COD总量下降约11.33%,氨氮总量下降约8.18%。对废料分离回收工艺进行粗略经济效益分析,年产200吨氨苄西林钠时,预计每年通过本工艺回收处理废料,可获利约310万元。